2013年2月1日第五屆印度藝術博覽會在新德里開幕,聚集了印度本土及來自國際的藏家,才第一天結束就有多家畫廊表示,已達成了小從幾十萬盧比、大到上億盧比的買賣,充分顯露出印度藝術品市場在沉寂兩年後的全面復甦,也幫Neha Kirpal打了一劑強心針。
印度藝博會(India Art Fair,IAF)的創辦人及總監Neha Kirpal在2008年時向銀行借了600萬盧比創辦了印度藝博會,那時洽逢經濟危機,原本作品價格不斷上漲的藝術家們突然都停了下來,但當年28歲的她認為印度市場還會再成長,一定要有一場國際藝博會。
學管理的她原是軍隊背景,根本不了解印度藝術,但她很認真學習,而且吸收的很快,很短的時間內記住了無數藝術家及收藏家的名字,還將他們一一帶到了印度藝博會, 當第二屆印度藝博會舉辦時,已經是印度藝術界齊聚的重要場合。
印度藝博會原本叫「印度藝術峰會(India Art Summit)」,是在第四屆(2012年)時才改的,原因是香港藝博會(Art HK)的創辦人Sandy Angus和Will Ramsay收購了印度藝博會49%的股份,印度藝博也由此有了國際的扮相,吸引不少來自國外的大畫廊及國際媒體的關注,但銷售戰績卻不如預期。
這次共有來自24個國家的106家展商參與其中,展出了近千位來自印度和世界各地的藝術家的作品,其中來自海外的畫廊有42家,分佈於阿根廷、孟加拉國、以色列、韓國、拉脫維亞、土耳其、巴基斯坦和俄羅斯等。雖然本次中國參展畫廊只有上海熏衣社畫廊一家,但英國藝廊Scream也帶來了中國藝術家葉紅杏的作品。葉紅杏的作品由色彩亮麗的亮片和玻璃微珠組成,呈現出迷幻的混合視效的個人符號。
雖然這次少了國際大畫廊,但Kirpal表示今年的表現比過去四屆的總和還要好,印度本土及海外的私人藏家更是搭乘多架私人包機前來觀看預展;國際拍賣行佳士得也非常給力地帶了30多位藏家過來助陣;另外,傳聞還稱不少瑞士藏家第一次參加了印度藝博會。國際化之後的第二次出場,這一屆似乎看到了新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