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由Art Stage 2013看見新加坡成為亞太藝術中心的決心

Home

由Art Stage 2013看見新加坡成為亞太藝術中心的決心

文字:林尹釩

新加坡藝術博覽會(Art Stage)在短短三年間,就成為亞洲藝術市場的重要指標,並與香港國際藝術展(Art HK)互別苗頭,創辦人兼總監的勞倫佐.魯道夫(Lorenzo Rudolf)功不可沒。他在1990年代將保守的巴賽爾藝術博覽會成功轉型,擅長舉行大型博覽會的勞倫佐致力於合併裝置藝術和策展平台,把博覽會辦得「像博物館」,勞倫佐說:「我希望一個藝術博覽會能夠真正的展現藝術,而不是說把藝術放在櫥架上像大型賣場一樣販賣。」

 

本屆Art Stage 於1月24日至27日在新加坡濱海灣的金沙會議展覽中心盛大展開, 匯集來自 26 個國家 130 間畫廊出席。其中 75%的畫廊來自亞太地區,又以新加坡、中國、日本、澳洲為主。除了展示新銳藝術家的「藝術登陸計畫」(Project Stage)、支持新加坡本地藝術家的「新加坡平台」(Singapore Platform),本屆更增設「印尼館」(Indonesian Pavilion)。

 

特拉維夫的畫廊Zemack 帶來法國藝術家Pilippe Pasqua的雕塑《Crane 起重機 》及一系列的肖像畫,這位法國藝術家於2012年在紐約創下拍賣紀錄之後,開始進軍亞洲市場(2012年9月22日,他的畫作《Untitled》在蘇富比以12萬美元的高價成交)。澳大利亞悉尼的畫廊SULLIVAN+STRUMPF 帶來澳大利亞藝術家Sam Jinks的雕塑《Unsettled Dogs 焦慮的狗》、《Woman and Child 女人與孩子》,作品彷彿停在某個時空,藝術家將那一瞬間的情緒強烈的表達出來。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Art Stage 與Gallerist.com合作所打造的虛擬藝博會網路平台「Art Stage+」,匯集本次所有參展畫廊及其重要參展作品,在開展三天前開放,銷售持續至1月28日閉幕當天。 世界各地藏家不僅能在開展前瀏覽所有作品,更可透過此平台與畫廊進行詢價、資訊索取,再到現場進一步進行交易,錯過本屆Art Stage的讀者也可以上網看看這次的精彩作品。

 

擁有極大發展潛力的新加坡,座落於中國、印度及東南亞之間,不僅掌握地理、環境資源,政府更竭盡所能地發展文化機構。本次Art Stage展場旁的金沙藝術科學博物館ArtScience Museum同屬金沙集團擁有,是由世界知名的建築師Moshie Safadie親自操刀,有着雕塑似的突出造型,像一朵盛放的蓮花,坐落濱海灣6千平方公尺的面積中,總共有21座展間,展覽範圍從藝術、科學、媒體科技到設計、建築,十分廣泛,更結合了飯店與會展中心的配套,執行總監Nick Dixon提到金沙藝術科學博物館ArtScience除了有一流的展覽空間,未來也將引進更多令人驚艷的展覽。

 

吉爾曼軍營藝術區(Gillman Barracks),讓新加坡在亞洲藝術界備受矚目,吸引了香格納(ShanghART)、日本小山登美夫(Tomio Koyama),中國林明珠(Pearl Lam)和日本Kaikai Kiki 畫廊落戶於此,佔地4800 平方公尺,由13 間國際藝術畫廊組成。集結了高檔展覽空間、咖啡廳和新近開幕的當代藝術中心(Centre for Contemporary Art)為一體的綜合藝術區。藝術大師、知名策展人和收藏家均受邀在此講座或進行創作。

 

新加坡國家藝術理事會National Arts Council為了因應新加坡藝術生態的變化與發展,設置了月眠藝術中心(Goodman Art Centre)及阿里哇藝術中心(Aliwal Art Centre),放棄過去劃一的補助方式,而是量身訂做,更靈活地根據藝術社群的不同需要,推出合適他們的用地配套,並提供80%租金津貼,扶持更多藝術家和藝術團體。從Art Stage到新加坡政府,努力實踐成為亞太地區文化中心的承諾,其魄力與遠見值得台灣政府與藝術界好好深思與借鏡。

art stage 展場入口

Art Stage 總監 Lorenzo Rudolf

art stage展場內部照

Philippe Pasqua的作品《Crane》

Sam Jinks的作品《Unsettled Dogs》

Sam Jinks的作品《Woman and Child》.jpg

月眠藝術中心

位於新加坡濱海灣的金沙酒店(中)、金沙藝術科學博物館(左)及、金沙會議展覽中心(右)

金沙藝術科學博物館執行總監Nick Dixon

  • 分享到 Facebook
  • 分享到 新浪微博
  • 分享到 騰訊微博
  • 分享到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