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首屆克緹藝術節11月亮眼登場

Home

首屆克緹藝術節11月亮眼登場

文字:周銘志 圖片由克緹文教基金會提供

自克緹大樓興建之初,長期關心二岸三地藝術發展的克緹文教基金會,即有以此地點作為藝術發展平台的構想,與社會大眾一同分享藝術之美。經過一番努力,這樣的理念,也終將在今年實現,透過精心策劃的克緹藝術節,在克緹大樓的展演空間盛大展出,要將最好的藝術品,呈現給每一位喜愛藝術的您。

 

過去,克緹文教基金會深感信義計畫區雖然貴為台北金融匯聚中心,但就是少了那麼點文化。在克緹大樓建造時,為了讓公共藝術能夠林立,基金會也提供建議,將大樓內推,留下了今日的克緹廣場,就是為了讓過往的民眾能時刻感受到台灣精緻的藝術文化。

 

本次由克緹文教基金會主辦,國際藝術公益協會負責規劃與執行的2013克緹藝術節主要涵蓋兩個部份,分別是集結兩位亞洲藝壇最值得推薦的藝術家劉玖通、朱炳仁的Art Sign聯展,與以VIP晚宴型式呈現的Art Night。在Art Night中,將邀請200位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界嘉賓,不但將共同欣賞改編自台灣民謠,以爵士樂、交響樂形式現場演出的台灣樂曲文化。更能在晚宴中搶先目賭到華人知名藝術家首度公開發表,跨越過往領域的全新創作,堪稱為享譽全球的藝術亮點。

 

「只要是好的藝術家,一定傾全部心力給予支持。」這是克緹文教基金會力挺優秀藝術家的中心思想,不但於今年首度舉辦克緹藝術節,未來Art Sign也會持續徵件,透過這個平台發掘出更多值得推薦的華人藝術家。

 

 

雕塑、繪畫兩大精銳齊聚  閃耀Art Sign展覽現場

 

 

在11月6~13日的克緹藝術節展覽期間,只要是熱愛藝術的民眾,在行經克緹大樓的廣場時,就能看到中國橫跨建築、藝術領域,以熔銅技藝享譽兩岸三地的藝術大師—朱炳仁「解形熔意」的精緻銅雕。藝術家將古今書法形態、現代意境融會貫通,佐以熔銅技法創造的金黃色庚彩,令人為之驚豔。若您對此還意猶未盡,可以進到室內展覽場中,除了朱炳仁的雕塑,裡面更有多件藝術家劉玖通蓄積蒼勁力道的抽象山水,以最膾炙人口的油畫,將中國的古代書畫山水意境,提升到另一個不同的層次。

 

 

東方語彙下的天開圖畫 劉玖通2013抽象新作展

 

 

1977年出生於陜西的劉玖通,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師承自黃土畫派嚴格美術教育的他,初期以描繪風景見長,於旅居的歲月中,畫風由半具象漸轉抽象。而在落腳上海後,十里洋場租界東西文化交流擁有的多元性與多樣性,對藝術家而言是最佳的養分,更成為他崛起於市場的關鍵。劉玖通處處富含古代文人畫的山水意境、筆下東西齊聚匯流的大寫意抽象山水受到國內外收藏家、藝評家熱烈迴響,被視為繼趙無極、朱德群之後,下一個令人矚目華人抽象藝術大師。

 

東方語彙,一直是劉玖通20年的創作生涯以來,一貫的繪畫語言。從半具象的《上海外灘》,到今年的《代山川言》在畫作的力度與構圖、色彩之間的掌握,我們可說是看到了藝術家在持續創作,與挑戰自我下,一段難能可貴的成長歷程。

 

雖然被各界視為一顆極為耀眼的抽象明星,但在創作的領域中,劉玖通是十分安靜的。正如同他溫和細膩、開口前必先思索一番的個性,在與藝術的對話世界中,他隔絕外界的一切紛擾,僅以手中的畫筆,展現他所想要的畫面。

 

劉玖通抽象的珍貴,在於他以詩與山水入畫的值得玩味,在《代山川言》,這幅作品面前,我們即能感受到宋朝大詩人黃庭堅筆下「人得交游是風月,天開圖畫即江山。」那種山川秀麗壯闊的景色。非但如此,在山巒間的錯落安排上,也與飄浮在無垠天際的雲霧相互呼應,造就了耐看的細膩構圖,藝術家的用心,可見一斑。

 

在另幅由紅色所架構而成的題材《夕陽山外山》中,劉玖通的色彩搭配、使用的嫻熟,更讓觀者為之驚豔。若說天開圖畫,是以殷紅渲染整遍天空,那《夕陽山外山》一作在金色搭配下的紅,就像燒紅的天際一般,突顯另種野性之美。像是他於《俠氣崢嶸》、《福地洞天》作品中平塗、流淌寧靜的綠意般,劉玖通畫筆下色彩時而柔美時而狂放,靜如處子,動如脫兔,卻始終恰如其分的坐落於畫面之中,其駕馭色彩的功力,令人不禁深深佩服。

 

「抽象之難,在於僅能意會,而難以言傳」綜觀劉玖通的創作畫面,最多使用不超過3種顏色,即能表達詩意,與他所想要呈現的抽象山水。不但個人創作風格強烈,由藝術家打造的江南水鄉、吳山風雲的幽然意境與優雅色彩景致更是巧奪天工。而劉玖通筆下的抽象風景雖不曾出現於現世的任何一個畫面,但卻是那麼樣的令人神往,未來,此富含東方意境的文人山水,又將透過抽象的技法如何表達,伴隨藝術家的成長走向何種境界,都像一部仍未完結的長篇小說般,值得人們反覆琢磨,玩味再三。

 

 

朱炳仁熔銅工藝之美兼俱當代與經典價值  媲美賈克梅第 

 

 

1944年生的雕塑藝術家朱炳仁,為清同治紹興「朱府銅藝」的第四代傳人,以熔銅藝術著稱於世。不但擁有幾十項國家專利,修築設計過當代中國的十大銅建築,更創建出全中國第一座銅雕藝術博物館,為目前中國銅雕領域唯一的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在朱炳仁的熔銅藝術中,他以高溫使銅熔融成液態,並透過燒化過後的銅,呈現出一般銅雕無法形成的千姿百態,不但十分當代,且在完整的「解形熔意」到達了傳統中國山水的寫意境界。

 

受立體派、超現實主義影響,賈克梅第(Alberto Giacometti)最終創造了自己獨特的藝術語彙,並在逝世的四十四年後,在2010年以《行走的人I》約合1億432萬美元的成交價,創下了當時的世界藝術品的拍賣紀錄,接受冠冕,登上了藝術最高殿堂的王座。而朱炳仁的熔銅藝術,其形神兼備的藝術創作,便像是東方的賈克梅第般,同時兼具當代與經典。

 

在朱炳仁之前,源於清同治年間,相傳三代的「朱府銅藝」僅是製作一般的日用品,朱炳仁不但將其發揚至銅建築領域,更因受到2006年的天啟—一場發生於常州天寧寶塔的大火,意外瞧見了留存於大火中銅的結晶與銅塊燒融後流淌之美,也就此開啟了朱炳仁的藝術生涯。

 

朱炳仁的銅雕不但具有東方的形體,更在熔銅的材質其上增添色彩,在《秋松影下》的雕塑作品上,我們即可看見朱炳仁的銅雕功力。藝術家以「熔銅」鑄型,在秋松蜿蜒生長的枝幹上,處處可見圓潤飽滿的溶銅工藝。同時,他更以耀眼奪目的金黃色「庚彩」,滿佈綿延在枝椏末端的針葉處,透過層疊的松蔭,製造出光影變化,作品體態更如同古代工筆畫般細膩,銅雕富含的文人氣息至此表露無遺。

 

在以稻穗、彎月、青松、蓮蓬,荷葉為主題雕塑創作外,朱炳仁漫延於牆面上的「熔銅書法」,更是藝術家一絕。此類浮雕系列同時證明了藝術家不僅侷限於立體的雕塑形態,並可「入畫」,不但藉此體現了當代的價值,更突破了既往傳統書法的觀念與體系,讓雕塑與當代書法的境界,向更高的層次邁進。

 

除了創作媒材與表現方式,朱炳仁也注重天道思想與人本主義的概念,於2012年展出的《稻可道,非常道》大型熔銅裝置作品,即發自於這樣的自主信念。藝術家以銅替代了物質的稻,不但代表了「道」的精神能因銅的不滅而長久留存,更透過民以食為天的「稻」,說明了他對於全中國的熱愛,朱炳仁在美學的境界上,增添了之於國家民族的情感,著實感動人心。

 

走過69年,從民間銅製用品、雄偉的銅製建築,到具備形意之美的熔銅雕塑,朱炳仁終其一生與銅為伍,有銅相伴,並同時以充滿中國味的銅雕藝術,昂然屹立於整個中國。在傳承見證了中國的銅雕世代過後,未來,朱炳仁又要將中國雕塑帶領至怎樣的高度,值得引頸企盼。

 

以「美哉熔銅」與「意‧勁」為名,集結雕塑、繪畫兩大領域精銳的Art Sign,再再代表2013克緹藝術節的難得與獨特。克緹藝術節也將成為您年底最不容錯過的藝術盛宴。

劉玖通 / 福地洞天 / 油畫畫布 / 2013 / 140 cm x 140 cm

劉玖通 / 俠氣崢嶸 / 油畫畫布 / 2013 / 140 cm x 140 cm

劉玖通 / 天開圖畫 / 油畫畫布 / 2013 / 140 cm x 420 cm

劉玖通 / 夕陽山外山 / 油畫畫布 / 2013 / 140 cm x 140 cm

朱炳仁 / 庚彩熔銅作品《淑彩》 / 43 cm x 33 cm x 63 cm

朱炳仁 / 庚彩熔銅作品《雲飛》 / 56 cm x 33 cm x 60 cm

朱炳仁 / 熔銅盆景作品《松之物語》 / 70 cm x 50 cm x 53 cm

朱炳仁 / 庚彩熔銅作品《阿凡之達》 / 107 cm x 28 cm x 144 cm

  • 分享到 Facebook
  • 分享到 新浪微博
  • 分享到 騰訊微博
  • 分享到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