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當代藝術 日本製造

Home

當代藝術 日本製造

2012/08/05~2012/09/09

從3度到360度

 

日本國寶雕塑大師—舟越桂,首度在台灣同時展出雕塑與素描作品,不僅在美術館前所未見,更是私人空間的重量級展演經歷。以國寶大師領軍的雕塑藝術家們,橫跨70-90年代的日本雕塑史切面,以超群技法、觀念體現、自我表白,突破傳統等精神將三維空間的造型結合當代語彙,讓觀者從時間的軸上看跨越三個世代的雕塑家們對話,同時更親身參與多元材質的美感經驗,是日本當代雕塑的歷史性相聚,透過作品展現三代同堂的雕塑發展盛況,更是台灣藝壇的第一次。

 

 

70到80的原創與轉變

 

將日本傳統雕塑技法結合西方現代雕塑精神--舟越桂(Katsura FUNAKOSHI)從寫實入作品,他對半身人體的琢磨,跳脫70年代傳統日本寫實具像框架,以大理石材製作的眼睛,配合任由意志發揮的人物造形,靜懿與靈性的情感豐富該年代的日本雕塑,其原創精神更揭開日本雕塑的另一頁。 轉變期的80年代,各式思想在日本藝壇激蕩,袴田京太郎 (Kyotaro HAKAMATA)與笹口数 (Kazz SASAGUCHI)或多或少受到物派思想的影響,大步開拓現成物雕塑與動態雕塑的境界;後期的北川宏人(Hiroto KITAGAWA)與須田悅弘 (Yoshihiro SUDA)進一步發掘作品內在感受面與觀眾的共感,不論是北川宏人討論的當下日本人的時代不安感,或須田悅弘禪味的追尋”看不見”的境界,都揭諸了此時代的轉變與多樣貌。

 

 

哲學旅程的90

 

隨著時代和觀念的變化,日本當代雕塑邁向複合維度的時空與心態深探,土屋仁応 (Yoshimasa TSUCHIYA),三宅一樹 (Ikki MIYAKE)從木雕上對哲學的生死、宇宙、人生觀的體現,青木克世 (Katsuyo AOKI)延伸裝飾性雕塑的無限可能,耽美的精緻白磁骷髏,結晶日本雕塑獨特性。 有人稱雕塑是“凝固的舞蹈和詩句,這次的展覽也趣藝廊匯集近代重要的雕塑家,邀您來體驗時代、思想、感情、審美觀念的結晶,跨時代地發掘在不同的雕塑觀念、風格、流派、手法的背後所蘊含的豐富文化意涵與領悟。

當代雕塑 日本製造。

  • 分享到 Facebook
  • 分享到 新浪微博
  • 分享到 騰訊微博
  • 分享到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