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台灣藝術家博覽會排除市場因素 廣納新進與資深的創作

Home

台灣藝術家博覽會排除市場因素 廣納新進與資深的創作

文字:石心雪 彙整 圖片:台灣藝術家博覽會 提供

由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視覺藝術協會(視盟)主辦的第12屆台灣藝術家博覽會,自2002年開辦以來一直是藝術界的年度盛會之一。今年在台北花博流行館、紙場1918與台南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等三個地點、兩個城市先後開幕,共有196位藝術家參與盛會,不同於以往巡迴展的方式,此次展覽於同時期在台北和台南,分別展出不同的藝術作品。作品從平面、立體、裝置藝術、多媒體、到互動作品不一而足,具體而微地呈現台灣當代藝術面貌,紀錄當代藝術發展的脈絡切片,視盟提供不評判、無負擔的空間,給予參展藝術家在博覽會中進行無差別格鬥賽做為博覽會的特色,以碰撞出創新的觀點。

 

 

策展人培育亦是視盟的目標,台北流行館主題展區邀請到策展人羅禾淋策畫「都市寄生術」,五位藝術家以迥異的觀點與角度,探討都市化下某種迂迴的反抗方式,藉以尋求生存的方法。

 

 

台南場的策展人高森信男同樣以都市為題,策畫「府城風景」,六位藝術家將現代都市風貌解構,重組出藝術家眼中的都市景觀,現出台南歷史、文化與社會變遷過程,表達物換星移下的情懷,及跨越新舊間的矛盾和調適。

 

 

博覽會不僅是純粹的展示場,透過工作坊及講座以積極交流。藝術家莊惠琳利用生活常見的塑膠杯蓋,邀請民眾一起製作屬於自己的美麗花朵,同時響應環保概念。由畢恆達與吳介祥共同主持的藝術講座—「塗鴉鬼飛踢」,討論塗鴉在社會進程中的文化意涵,及塗鴉作為藝術家進行社會實踐的可能。

 

 

目前台灣已有成熟環境,足以孕育創新的思維,因此關於藝術,所考慮的不只是金錢面向,宣傳與推廣的管道也應並重以累積創意的能量。台灣藝術家博覽會的意義即在於提供原創性、抽象性與觀念上思考的機會,展覽選擇民眾容易親近的方式,主動貼近人群,打破藝術與大眾之間的藩籬,此外,展覽作品也排除市場因素囿限,廣納新進與資深藝術家的創作,提供新進藝術家一個公共展示的舞台,使藝術環境更為豐富,生生不息。

台南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展場照

花博公園流行館展場照

紙場1918展場照

導覽

藝術工作坊:塑膠開花

  • 分享到 Facebook
  • 分享到 新浪微博
  • 分享到 騰訊微博
  • 分享到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