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歷史,自隨代以來,山水畫即是國畫系統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分支,其運用「散點透視法」的作畫技巧,使得觀眾的視野能如同漫步於山蔭道上的畫家,一同感受山川之壯麗,與江山萬里的大山大水之美。
「山川使我為山川言」這句出自於清初四僧畫家石濤著名著作《畫語錄》的理論,即道盡了中國山水畫在去除了技法、流派後所要表達的精髓。換言之,歷代以來,中國畫家筆下所畫的,都是他們內心「想像」的山水行旅圖,並不真實存在於某一個地方。他們不拘泥於景色是否真實存在,而重於其背後的主觀真實(如S形完美構圖、圖中微小人物的神態、在山河下的比例呈現,遠山近壑的立體感。)再再才是畫家想要體現追求的「山川使我為山川言」。而以此畫家心境角度進行深度探究得來的結果,我們可以發現,中國的古代山水國畫似乎不再那麼傳統,其中居然擁有抽象的觀念、甚至富含了當代的意義。
若你再持續探循山水畫的歷史軌跡,元朝畫家黃公望被後世讚譽為「畫中之蘭亭」以浙江富春江為背景所勾勒出的《富春山居圖》,便是歷代山水畫的代表之作。其山水間布置疏密有致,富含變化的構圖,向來是「富春」令人津津樂道的一點,並且達到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絕妙境地。而這樣以詩入畫的創作理念,也正是身為當今藝壇重要中堅力量的劉玖通,不斷追求精進、奉為圭臬的中心思想。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創作理念
壯闊山水富含的生命與靈性,一直令藝術家劉玖通心神嚮往,他透露,一人獨處時,喜愛跟山水相處互動、對望交談,透過遠近不同的視野,坐在草地或者大石頭上與群山遙望,進行心靈上的對話。「遠觀則景物粲然,幽情遠思,如睹異境。」劉玖通的行為,就如同北宋科學家沈括所言,亦或是古代工筆花鳥畫家不停地到大自然寫生的自我鍛鍊。隨著年歲的增長,時光的經過,藝術家與山林對話不斷的積累,劉玖通也將這些與山水交會得來的心靈觸動,進而轉化為滿是東方、中國底韻的油畫山水圖像。
在跳脫出老上海的都市系列風情後,劉玖通隨即將多年積累、即將滿溢的山水情懷,以近乎火山噴發式的創作能量,將自身投入到「江水迴音」與「雲霞雕色」的抽象大寫意風格之中。若我們在今後回頭對藝術家創作生涯作出探討,這個轉換時期的劉玖通是十分令人值得關注的。的確,在先前的「上海煙塵」與「外灘浪潮」系列創作時期,劉玖通會被藝評家定義為一個因旅居而懷舊,深具半具象創作風格的藝術家。但其後宛若奔放大器的寫意抽象山水,即與過往文人山水所追求的「山川使我為山川言」境地相仿,筆下不斷奔流著個人獨創語彙。意昧著藝術家已經透過思緒意念乃至心境上的轉化,進化且刻劃出嶄新、同時前無古人的繪畫語言。
前無古人的獨創繪畫語彙
色彩的運用、構圖上的編排,或是繪畫的技法,已經不是今日藝評、收藏家對於劉玖通的期待,因為關於上述三者他可說是都已了然於心,在當代藝壇中到達了一定的高度。我們今天關注的,會是劉玖通師法古人的山水胸襟,與詩詞入畫的詩意空間。本次受北京保利拍賣之邀,前往對岸展出的十七件作品,即是藝術家近一年來的全新力作。
除了兩件2010年主題出自於《道德經》與《二十四詩品》早些年的作品,我們從這批2012 ~3年的近作可以得知,古代詩詞已成為劉玖通抽象創作背後的意義,再不是像前輩們的抽象畫一般,僅靠構圖、色彩與繪畫技法就能成畫。頗有種「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在雲淡風輕心境下的無為創作,相較於先前的似與不似之間的追求,藝術家的創作理念與畫作背後代表的意義,似乎又更上了一層樓。
至此,劉玖通不但必須具備優異的繪畫本質,更要深入探討中華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除了原先所擅長的藝術領域,探究出詩詞背後的代表意義也成為他的日常課題。藝術家深知學習是沒有界限的,透過學習的過程,進而與過往那些偉大詩人的偉大著作交心,兼顧著廣度與深度,虛心學習,一筆一畫的,畫著專屬於自己的抽象大寫意山水。
渾然天成 體現當代主流山水價值
以本次展覽中尺幅最大的一幅《天開圖畫》來說,畫作的命名與創作起源,即是來自宋四家之一的北宋詩人兼大書法家黃庭堅《王厚頌二首》一詩中的「人得交游是風月,天開圖畫即江山。」劉玖通在通曉詩意後,隨即以夕陽豔紅為底,超過四米的三聯作形式,描寫出來自上天的秀麗美景,呈現出他心目中真正的「天開圖畫」。觀眾也可以透過這幅渾然天成的美麗圖畫,就此領略大地江山與天地萬物的本質精神,跟隨藝術家的視野與腳步,進入心領神會的藝術境界。
此外,兩幅《黃雲萬里動風色》、《蒼茫雲海間》均源自於詩仙李白的詩句,在《黃雲》一畫中,劉玖通以風,操弄天際間雲彩的面貌,另一幅的《蒼茫》,即以層疊的重紫色澤描繪出深沉凝重的思鄉情愁。若再看到出自南宋四大詩人陸游《西村醉歸》的《俠氣崢嶸》,觀眾自然能感受到俠客展露不可一世的雍容大度。除了磅礡氣勢,藝術家也不忘描寫順應天命為樂的小資情懷,出自東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而成的《欣欣向榮》,即是探討精神層面、人類根本價值的優雅作品。
劉玖通富含中國底韻的東方抽象,受各大美術館、拍賣會,席捲兩岸三地收藏市場早已不是新聞。但一路走來,筆者更欣喜於見到藝術家的成長。相信有朝一日,他必能貫穿古今,透過手中靈動的畫筆,描繪出全新的主流山水圖畫,重現專屬於他自己,與當代的無上藝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