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與鸚鵡人相遇,是在誠品咖啡的menu上,一個個面無表情卻行為逗趣的鸚鵡人竟然穿梭在平時正經八百的菜單上,令人印象深刻。鸚鵡人何許人也?原來是在地球毀滅數千年後到地球來從事考古的外星人們,他們對挖出的人類遺址物件等做觀察研究,而有了一幅幅讓現代人看了發噱的景象。因為藝術家張騰遠獨樹一格的幽默視角,我們得以以另一種方式觀看當下。
「觀看」,是張騰遠創作路上一直環繞的焦點。來自高雄的他,在南藝大造型所就讀期間確立創作之路,研一的《有爆炸的風景》《爆炸之後》系列一舉得到該年的高雄獎首獎。畫中他將許多卡通人物如超人、小叮噹甚至村上隆的DOB君炸掉,偶像符號們被打破肢解成一簇簇的爆炸花火,粉淡彩的用色帶來既絢麗又冷冽的感覺,加上炸後現場的寂寥唯美,就像是在播放高潮迭起交響樂的房裡看著窗外上演的黑色喜劇,疏離衝突又性感。
緊接著,慣以壓克力顏料作畫的他,打破平面而以動畫影像與雕塑裝置等方式模擬各種關於「觀看」的想像,例如漫畫美少女的夢幻雙眼看到的各種畫面、做視力檢查的大樓管理員眼中呈現的日常景象等。其中《Flower Maker》,身體長滿鑽石的人進手術房後被化成一盆鑽石花,是張騰遠自生活體驗而生的動畫作品,以很輕巧很科幻的手法隱喻生命形態的轉換,風格雖未臻成熟,卻引人入勝,可看出藝術家詮釋心中抽象概念的能力。研究所期間的創作,讓張騰遠陸續得到08年高雄獎首獎、09年台北獎優選的肯定及11年高美館個展的機會。
張騰遠的前期創作大多是對單一景象直覺性的描述,這樣的狀態隨著他人生階段的進展也轉變了。北上當兵退伍後,他的思考觸角開始向外連結,於是有了2012年的《鸚鵡人×地球考古》系列,前述提到這一群看來有點神經質的考古研究員對各種當代人的遺物如知名藝術家Damien Hirst的鯊魚標本、Jeff Koons的頑皮豹等進行研究,甚至還派海豹人當實驗員模仿模特兒在秀場走秀及嘗試刺青等。而後更發展成全面的《地球指南》,鸚鵡人除了抽離式的觀察,也開始進行判斷甚至體驗,如一同觀看地球核爆的美景,或倣效Vogue雜誌中名模時尚裝扮搔首弄姿。隨著主角的開放,藝術家的構圖愈見大膽豐盛,用色從過往的平塗到層次細膩,還採用了日本浮世繪手法,象徵對時代的另類記錄。
透過鸚鵡人的觀看,當代人的生活語彙、行動、意向有了另一種風貌,就像是一齣以未來鑑今的彩色默劇,當代偶像、流行或被過度炒作的藝術品放到未來是否仍具吸引力?維持一貫外冷內熱的姿態,冷面笑匠張騰遠還會帶我們觀看什麼、如何觀看,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