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趣印季”七月「活體資料庫:變異形象的墨彩製造」繼續強檔上演。相較上一檔羅展鵬奔放的墨漬肖像,「活體資料庫」中的墨彩反倒顯露了極度理性的特質。策展人華建强帶領八位台灣當代水墨及膠彩創作者: 洪民裕、許君瑋、張育嘉、曾建穎、楊嵐茵、黃至正、黃柏維、韓妤,透過將生物軀體部件內化,成為一個隨機取用、組合的素材資料庫,進而呈現各形各樣的造型表現與豐富想像力。此展闢出一條全然不同於過往表現山水意境的路徑,增添了更多當代的思維,也開拓了墨彩媒材的表現可能。
生物部件=資料;人腦=資料庫
埃及的人面獅身、中國的牛頭馬面,這些外貌怪異、綜合多種生物特徵的人獸,美術創作史上已屢見不鮮。然而,在「活體資料庫」概念中,策展人華建强將藝術家的“腦”比作“資料庫”,而具有“生命氣息的活體”被藝術家拆解成“材料”,進而封存在資料庫中成為龐大資訊的一部分。華建強談到,藝術家透過對生物造形質感的分析歸納,隨心所欲的將散落的材料拼湊:長腳的花、昆蟲與人類的混種、從人體器官長出的生命體等。奇特的形象,去除了複雜的民族宗教及文化意義後,給出了個人詮釋的新價值。相較傳統資料庫模式,這樣的創作方式與思維,跳脫擬像姿態的塑造,多了份悠遊和自在。其中隱含著對現存環境中的省思,更暗示了意識與觀念的鬆解,已然區別於過往知識、文化或意義建構的基礎。
藝術家忠實陳述日常生活中的感知和經驗,並將此番靈感來源內化而產出創作成果。策展人華建強在人與植物的嫁接上選擇以洪民裕、曾建穎來作呈現。人與植物之間的互應,加以誇張的變形。洪民裕的詼諧感,讓觀者會心一笑,而曾建穎以竹為題,反諷現代知識分子文人氣節的消抿。在人與動物混種中,黃柏維利用人、蟲相互模擬的過程,將形體交互生長、重疊,同時許君瑋的獸首人穿著時下服裝搭捷運、滑手機、看電視,與你我並無二致,提醒觀者思考生活中習以為常的異化行為。在安排生物與環境進行變異互動的楊嵐茵以觸角、海中生物等活體,賦予了不名物件全新的生命,藉此反思著生命的強大韌性,而韓妤轉化傳統山水樹石之風格,並透過生物與非生物的嫁接,結合成改造的獨特場域。最後更特別的是,張育嘉將人體器官與人物結合,對人際關係進行反動。而黃至正則以死亡和感情抒發為議題,頭骨和器官為主體,在破碎的肢體中完成另一種生命。
《莊子.秋水》中「以道觀之,物無貴賤;以物觀之,自貴而相賤;以俗觀之,貴賤不在己。」就一語道出站在宇宙大自然法則的高度看,天地萬物,一律平等,無貴賤之分的道理。如同在「活體資料庫」的邏輯概念中,跳脫以物種為本位的思維方式,傳達生命間沒有等級、界限之分。藝術家挑戰我們對於自然萬物、物質世界、甚或人際關係之間的既定分類法則,敲醒人類「以人為尊」的慣性思考,轉而關注生命的純粹。而身為觀者的我們,將透過許多異想不到的拼接和組合,置身在一個充滿奇思異想、引人入勝的世界。7/12(六)下午五點,讓我們與藝術家一同發揮想像力,並重新深思世上萬物的生命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