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莉‧羅蘭珊(Marie Laurencin, 1883~1956),是一位巴黎藝壇黃金時期的女性名家,善於詮釋夢幻唯美的風格,是巴黎近代畫界,才不世出的女畫家。除繪畫之外,尚有兩千餘件油畫、三百餘件版畫,以及水彩和書籍插畫等。也曾為芭蕾舞劇設計舞台服裝與佈景。亦曾創作以女性肖像為主題的作品,極受巴黎社交圈中歡迎。曾為不少貴婦人繪製,包括服裝設計師可可‧香奈兒(Coco Chanel),雖以不像為由而退件,但羅蘭珊卻拒絕重畫;她將該作品交付畫商保羅‧居庸(Paul Guillaume),現藏於巴黎國立橘園美術館,成為現今最具價值和地位的香奈兒肖像。
年輕時,創作風格受到「立體派」前衛畫風的影響,然而後來卻轉而追求感性、憂鬱、柔美的風格。曾加入藝術團體「洗衣船」,與畢卡索、布拉克等大師有時相往來,並同具盛名。曾與名詩人阿波里內爾相戀,時人譽為「巴黎畫派最美麗的牝鹿」。她曾因戰亂,被法國誣指為德方間諜,致使被迫流亡西班牙,但其感性與夢幻的畫風卻猶在。
台灣美學大師蔣勳認為「羅蘭珊是堅持優雅的藝術家」。他還表示:「羅蘭珊儘管和一群以男性為主的藝術創作者在一起,她卻始終堅持優雅嫵媚的女性氣質,不妄想去超越男人,建構出屬於自己的唯美世界」。
於七月五日首度登台的「唯美‧巴黎-羅蘭珊畫展」,係來自日本東京瑪莉.羅蘭珊美術館的油畫、版畫及紙上創作等百件展品。瑪莉‧羅蘭珊為法國藝術家,這次畫展,規畫了四大展區:「美好年代、流亡時期、瘋狂年代、璀璨晚年」,呈現其生涯中各階段畫風之轉變。
美好年代
羅蘭珊在創作早期,加入了藝術團體「洗濯船」, 與畢卡索、布拉克、阿波里奈爾等藝文大師往來。在「洗濯船」時期,羅蘭珊接觸到了許多前衛的藝術家們,其中更是受到布拉克的影響,開始嘗試起「野獸派」的畫風。但後來,稅務官盧梭的樸實主義影響了羅蘭珊創作風格。再加上羅蘭珊從小生活在充滿女性柔美的世界,種種因素讓羅蘭珊開始決定追求感性、憂鬱、柔美的獨特畫風,建立起屬於自己的新風格。
既是數學家又是會計師的莫里斯•潘瑟(Maurice Princet,1871-1968)被稱為「立體派的數學家」,他是當時在「洗衣船」進出的夥伴之一。潘瑟的美麗嬌妻愛麗絲也跟著夫婿一同來到「洗衣船」。而與馬蒂斯同為20世紀初期的重要藝術運動之一 - 野獸派(Fauves)的領袖,當時傾心於立體派,也住在「洗衣船」的安德烈•德翰,愛上這位美麗的人妻,最後橫刀奪愛,與愛麗絲結為連理。
這幅肖像畫,畫中人物是德翰之妻愛麗絲。羅蘭珊對德翰的才華甚為讚賞,之後曾說道「我淺薄的才學,都來自我心中的大師們的教導,包括馬蒂斯、畢卡索、德翰、布拉克等人。」
在這件作品中,羅蘭珊嘗試在以立體派手法表現的單純型態中,堆疊色彩層次。以層層疊疊的橢圓中所凸顯的膚色,勾勒出愛麗絲的側臉。這幅作品,讓世人得以窺見「洗衣船」的天才藝術家之中,一位為追求藝術表現而燃燒熱情的女性身影。
黑色的小狗「可可」與兩隻貓,取代經常不在家的丈夫,成為羅蘭珊心中的慰藉。此作畫的即是「可可」和其中的一隻貓。小狗的名字是羅蘭珊15歲時的小名。在畫中,小狗把腳放在眼神充滿憂鬱的女子手上,彷彿是保護著畫中的女子,牠對著讓女子感到痛苦的東西,擺出威嚇的張牙舞爪表情。妮可送給羅蘭珊的帽子上的羽毛裝飾,變成青鳥,或許是為了引領羅蘭珊走向幸福,而與象徵巴黎的沙發一起躍上畫布。
瘋狂年代
重返巴黎之後,羅蘭珊成為巴黎社交圈炙手可熱的肖像畫家,為許多時尚名媛、貴婦與知識份子繪製肖像。1920年代是羅蘭珊的創作高峰,不但在法國聲譽日隆,也受到國際矚目,應邀為俄羅斯芭蕾舞團「牝鹿」設計舞台與服裝, 贏得「巴黎畫派中最美麗的牝鹿」 別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