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水潤花香 金莉筆下的水彩畫

Home

水潤花香 金莉筆下的水彩畫

文字 陳思帆

金莉其人

  金莉為台灣當代水彩畫家, 1963年生於湖北省荊州市,2001年後定居台灣台北。父親金家齊為著名水彩畫家,現任湖北省水彩研究會藝術顧問,湖北省水彩畫院藝術顧問,向以水彩畫望眾藝壇,門生眾多且多有所成。

  回憶幼時觀看父親作畫,以蘸染之筆尖,牡丹花瓣旋即躍然浮現,瞬息間隨心萬變,便愛上了水彩畫。自幼受父親訓練素描、水彩、讀報,培養了文藝素質也為日後水彩畫之成就,打定深基。

  後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湖北美術學院等學藝,師事水彩大家劉壽祥,1998年獲荊州市水彩研究會首届會員展「優秀獎」;1999年參加「湖北美術大展」,自此雅登於水彩畫之堂。

 

徜徉臺灣

  金莉嘗云,躋身台灣畫壇,從破冰、耕耘,再到發展;不僅家庭事業得以兼顧,還能以畫會友。此間金莉還修習心理學,進一步的探索心靈世界,以之體驗造化「大愛」之精神,她說: 「在浩瀚的宇宙上,我們個人的生命不過是一抹流星,要留住人性的光輝,惟有將心中的大愛,永留在水彩畫幅中。」

  2005年後,金莉緩下了開辦畫展的腳步,靜心思索實質上的自我超越。教學暇餘,便著力寫生於台灣風景。初居台灣,仍以「靜物」為主體。隨著丈夫遊歷寶島諸景,有感於台灣的景物之美。兩年間足跡由北至南,遍及新竹尖石、新北(淡水、野柳、金山)、基隆、宜蘭、頭城、阿里山、日月潭、美濃、墾丁等地。寫生題材融入本土化,除取景入鏡之外,還有台灣特有的土產水果,如百香果。這也在日後境外辦畫展時,收到了「行銷台灣」的效果。

  金莉之畫,寫物寫景亦寫實,寄寫實於描景,寓記遊於寫意,賦予觀者感同身受的之感染力。〈尖石〉,展現孟春時節風和適心的竹塹風情。〈黃昏〉,勾勒幽會於野柳奇石的浪漫情侶。其餘作品諸如:〈頭城海邊〉、〈基隆嶼〉、〈贛北民居〉、〈八斗子漁港〉、〈紅毛城內〉、〈高雄港〉、〈美濃木瓜〉等。遊歷廣闊而取材豐富,構意出新而風采獨到。

 

畫家視野

     走進金莉工作室,使人眼識深受一幅幅水彩畫所攝,每幅畫皆有其經歷與情思,聽著主人細說珍作,凡江西廬山避暑之勝,徜遊土耳其之逸趣,便足以讓人走入了她內心的繪畫遊記。

     金莉水彩,精於「濕畫法」,即以紙潤濕而後作畫。她信手拿起兩幅未完成的畫作,與其他的作品比對,解說著如何觀畫。相對而言,夏季較不適宜作水彩畫。因夏季畫作水乾過快,猶為不易悠遊畫布,水流紋理亦較無法顯現。

     畫功學貫中西,「採用中國水墨的筆線與留白的方式勾勒花瓶的器身,以虛靈的花器烘托出實體的花卉,收到中國繪畫簡潔、清爽而又空靈的趣味,更由於她用色的清新優雅,使其作品別具一種浪漫的氣質。」(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曾肅良副教授〈萬象見氤氳、曖曖內含光〉——評金莉水彩作品)

     金莉之畫風,具有中國水墨畫「似與不似」的意境,感受眼前景色,用自己的畫筆演繹,所呈現出來的,永遠是心目中最美、最能表達感受的畫面。畫風清新雅致、形神偕生,善著采於抒情,箇中丰韻猶具逸趣。筆觸不落刻版而能洋溢其真,展象簡練而意態輕盈。雖然金莉在靜物、花卉上的功力有目共睹,但她還是時時精進自己的畫技,不斷嘗試新的技法、構思新的建解,擴張新的視野。她認為,「水彩畫當前最大的課題,在於如何長養繪畫藝術之化境。畫家除於技藝上能有所突破,尤更須培養哲學式的思惟。」

  歷年來曾多次參加大陸、台灣及國際邀請展,作品於台灣,每每被文化及學術單位典藏,如國父紀念館、淡江大學藝術中心、中興大學藝術中心、台中科技大學藝術中心。於華人地區之中國大陸、台灣、香港,及美國、日本、新加坡等地,亦不乏私人收藏。畫作則冊收於《台灣水彩名家作品選》。擁此成就,金莉還謙遜的說:「藝術永無止境。我還要在藝術的道路上不斷精進、提升。」

  金莉近幾年,還連續策劃三迴「兩岸水彩名家展」,期以興築海峽之畫藝橋樑,獻以兩岸水彩畫家之交流平台。然則她的畫,非侷促於海峽兩岸,亦開枝於世界諸國。2014年二月,作品〈白牡丹〉榮登世界頂級專業藝術雜誌—法國的《水彩藝術》第20期封面。畫中牡丹,溫潤亮潔而顯其雅致。

近年與金莉與世界的水彩畫家交流更是頻繁,遠赴義大利、法國、土耳其、泰國諸國,分享其創新而融入本土的水彩技藝。也常因活動受邀之故,往各地寫生。發現原來許多她心目中的水彩畫大師是這麼平易近人,甚至在外寫生時若有人求教,也很大方地將自己所用的技法與他人分享。回國之後透過網路Facebook等媒介的作品與心得分享,使之交流空間更加無遠弗屆。不僅能輕易與其他畫家交流,還能遠距欣賞彼此的作品。

 
 
 
仁愛襟懷
     2014年初,中國大陸中央廣播電台主辦的「湘西采風.公益之旅,邀集海峽兩岸四地藝術家,為偏遠地區家庭環境艱困之孩童,公益教學、慈善募款。金莉於此行中是唯一的台灣水彩畫家。途經湘西張家界、芙蓉鎮等名勝,並參訪弱勢學校,義務傳授學童畫技。對其學童們的學習成果,頗感驚嘆,驚訝於孩子們的創造力,惜才之心與仁愛之情也油然而生。
    此活動結束後,主辦單位於北京市舉辦「彩虹路」義賣藝展,藝術家們以「湘西采風」之經歷為軸,各出展品以贊助活動。拍賣所得悉數用作改善弱勢學童學習環境之用。金莉言及此行,十分欣喜,以自己所長而為弱勢學童教畫、作畫,還能以藝術的力量,盡一份心力於社會之愛,其樂亦甚。
 

白牧丹 / 56x76cm / 2010

山澗 / 32x36cm / 2011

 院子/ 56x65cm / 2012

淡水魚船 / 56x76cm / 2010

美人蕉 / 38x56cm / 2013

沉香 / 36x56cm / 2013

  • 分享到 Facebook
  • 分享到 新浪微博
  • 分享到 騰訊微博
  • 分享到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