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日起至2015/01/11在高雄市立美術館盛大展出的《錯覺藝術大師-艾雪的魔幻世界畫展》,曾於2011年巴西里約舉辦的「艾雪的魔幻世界」藝術大展,創下當年全球參觀人數最多的展覽,在台北故宮也引起一陣旋風。
摩利茲‧柯尼利斯‧艾雪 (Maurits Cornelis Escher 1898-1972)為知名的荷蘭版畫藝術家,其活躍於義大利、瑞士、比利時與荷蘭地區的60年間,也正好是歐洲歷史上充滿混亂與革命的時代。艾雪的作品反映出幽微的內心世界,是他對於當時歷史事件的反思,也反應了他探求宇宙秩序奧秘的渴望。他以藝術創作呈現出一個獨特、充滿美感,並井然有序的美麗世界。
觀賞艾雪的畫作時,觀眾常被作品中的視覺之謎吸引,然而細細咀嚼玩味,會發現作品中其實隱含著藝術家對於人性與社會的批判,作品中的視覺圖像實驗,也同時透露出藝術家對於各種科學領域的興趣。
艾雪的版畫技術卓越,他以明顯的黑、白對比與精準的線條刻劃,樹立與眾不同的版畫風格,並創造演繹出複雜奇幻的變形結構,顛覆自然的規律。然而對於艾雪而言,版畫只是探索大自然與人類世界中規律秩序的媒介,藉由純熟版畫技巧闡述個人反思,才是其藝術創作的終極目標。
艾雪的魔幻世界-邏輯思維的狂想,無論在科學、建築、設計、電影藝術家等領域,被受歡迎和廣泛運用。例如知名好萊塢電影《全面啟動》如夢般的場景,便是以艾雪的作品為靈感泉源。
經典作品
﹙1﹚從白天出發、從黑夜歸來:
由左至右,白天的田野變為穿梭黑夜的白鳥,若由右至左,黑夜裡的田地轉化為翱翔白日的黑鳥。白天與黑夜互相襯托,相輔相成!此幅作品是艾雪至今最受歡迎的作品之一,更是其圖地反轉的經典之作(白天與黑夜 Day and Night 1938)。
﹙2﹚「水往上流」的不可能建築:
順著水流看,你似乎感受不到一點異狀,但綜觀整體卻發現是「水往上流」,其中矇騙 大腦的要角之一,就是河道旁的階梯!細細觀察二樓沿著河道至三樓並思考相對位置,就能發現這看似合理卻又不合邏輯的巧妙之處(瀑布 Waterfall 1961)。
﹙3﹚由紙「爬生輪迴」的蜥蜴:
紙上蜥蜴由六角形演變,事實上這些蜥蜴大小、造型皆相等,卻能像拼圖般無限拼接,艾雪更是混淆了平面和立體的界限,讓原本存在於畫本理的蜥蜴,從紙上活了出來,然後往前再爬回平面的書本裡,立體、平面無限輪迴(蜥蜴 Reptiles 1943)。
畫展之六大主題
﹙1﹚天工巧奪-版畫秘技:木刻版畫是他最喜愛的創作技法,這種技法讓他得以運用自如地以放大或縮小的圖像,來安排前後關係,並創造無限延伸的景象。
﹙2﹚天地之子-人物描繪:二次大戰後,艾雪對於人與社會的看法更趨灰暗,筆下的部份人物形象,缺乏臉部特徵,甚至長相古怪邪惡。如1956年創作的〈天長地久不相離〉,描繪了皮膚剝落卻又彼此連結的兩張面孔,其樣貌近似年輕時的艾雪與妻子潔塔。
﹙3﹚天機探密-科學探索:艾雪透過畫作探索自然,甚至預測大自然的運行法則。從一個古老的幾何數學議題出發:如何在二維平面進行拼磚排列?甚至變成三維的立體結構時,這些拼磚法則又會產生什麼變化?探索這個議題的過程,引發了他以如積木的標準空間填充單元來組構三維格狀體的興趣。
﹙4﹚天啟神諭-聖經故事:艾雪《創世紀》系列作品,以盤旋於大地上的虛構鳥類形象,描述聖靈以六天內創造世界的過程。艾雪年輕之時,他以寓意的方式描繪這個世界,反映出他對宇宙秩序的興趣,以及其於虔誠的天主教背景之下對宗教題材的喜愛。
﹙5﹚天成奇境-南歐風景:艾雪1920年代旅遊義大利時,速寫了該地的山景與古城,成為視覺的日誌紀錄,他曾為找尋創作靈感而多次遊歷各地於海上航行,艾雪早期風景畫,成為其日後創作中棋盤式構圖與錯覺藝術風格的基礎。
﹙6﹚天人交戰-視覺幻象:心理遊戲與空間透視的趣味解謎,符合空間透視,卻又無法在真實世界複製的建築物,艾雪將這些不可想像,透過謎樣的視覺,實現在平面紙張的圖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