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看黃彥超的作品,帶刺般的纖細筆觸讓人聯想到中生代藝術家黃致陽水墨筆下的生物體,但再望進去,卻感受到這位年輕藝術家內裡似有滿腔的火能量,化成這些無以名狀沒有起點與盡頭的線條,看似具象實則抽象。
自承從小有強烈表演慾的黃彥超,是個愛唱歌的牡羊座男孩,進入文化美術系就讀後,自由的學風讓他開始探索自己,一度在演唱與畫畫間徘徊,最後仍決定以藝術創作做為終生職志。2011年進入南藝大造型所後,對自己的創作甫有深入的思考。在孤絕寂寥的台南校園生活,用力創作成了一種出口,那時他全心全意想做出一件能讓自己感動的作品,於是一整間白牆教室成了他的畫布,強烈的炭筆黑白線條如藤蔓伸出滿佈所有牆面,像一座沒有色彩的城陰鬱翻騰即將吞噬在裡面所有的人。這件瘋狂作品<<當你身在其中>>不只感動他自己,也讓他得到當年高雄美術獎首獎的肯定。
創作能量一舉傾瀉後的獲獎讓人鼓舞,卻也帶來一波低潮。沈潛一陣後黃彥超調整心態,更為放鬆地面對創作,開始加入大量色彩,以壓克力顏料及噴漆作畫。比如當年他受當代美術館邀請在台北捷運地下街創作的<<跟著火山跳一下>>,黑色線條勾勒出滿布重疊的人與物件間,添了讓畫面看來輕盈愉悅的粉彩,呈現大都會獨有的輕浮迷離感。也許因對歌唱的熱愛,他很多作品中也展現了很強的音樂性,色彩與畫面結構像是流動快速的碎拍電子音樂或是即興爵士樂。
黃彥超的創作有很大比例來自直覺,但慢慢向內挖掘後,他發現自己對於速度有異於常人的敏銳感,佇身街頭時總覺得自己像是靜止的中心,周圍人事物彷彿縮時攝影中會出現的快速流動光束與線條,有種超現實感。於是作品不僅表現他在這個變動如光速的時代及都會中感受到的相對動態,也讓他內心深處因科技進步及資訊爆炸等現象所產生的焦躁不安發洩出來,形同一種對抗速度的鎮定劑。
2012年黃彥超開始嘗試多媒材創作,將膠管漆上各色夜光漆並扭曲塑形成一個個類雕塑作品,再透過攝影讓影像呈現出電流奇幻效果,像是會出沒深海底的螢光生物。這一系列作品<<電訊被動體>>像是他平面作品的延伸,有了立體及電子版本,完整了他對速度、電流、科技訊號等的想像語彙,2013年這些作品再為他帶來台北美術獎優選獎項。創作資歷仍屬相當年輕的黃彥超,在短時間內即獲得相當的肯定,接下來要如何將這麼強大的內在能量,在概念或表現手法上轉化成更突破性的作品,我們拭目以待。
圖一 當你身在其中 一景 2011 炭筆,粉彩
圖二 跟著火山跳一下 2011 壓克力,粉彩
圖三 電訊。被動體 之一 2012 複合媒材
圖四 台北美術獎 <電訊。被動體>展場 2013 複合媒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