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燈彩圖是由佚名的畫師所繪製,成畫的時間大約在明朝(1368-1644)的中晚期,主要描繪明朝南京地區,元宵節期間的街市景致,在畫中我們看到市集裡琳瑯滿目的各色燈籠總結了新年的歡樂氣氛。北京故宮博物院前副院長、資深研究員楊新認為《上元燈彩》成畫於明朝的萬曆至天啟年間(1573-1627)屬於風俗畫和人物畫的範疇。
這幅畫有數個特徵可協助我們判定它的年代歸屬。畫中人物的服飾為其一,例如畫中官吏的帽子即屬於明朝官員服制;另外畫中有些有錢人穿著當時流行的紅鞋。雖然有許多衛道人士大加撻閥,男性穿紅鞋在明朝晚期蔚為風潮。紅鞋原為女性的鞋子,穿在三寸金蓮上特別引人。但是在明朝晚期有許多男性,特別是位居高官者,都踰越男女服飾的界限穿起紅鞋。這在晚明的其他畫作中也可以找到例證,包括寺廟的住持和皇帝的肖像畫顯示他們也都穿起了紅色的鞋子。
第二個明朝的特徵是眼鏡的出現。畫中有兩個人帶著眼鏡,一副是雙眼眼鏡,另一幅是單眼眼鏡。眼鏡的發明大約是在西元1290年的意大利。在十五世紀的中期左右傳入中國,當時是波斯人進呈給中國皇帝的貢品。大約在一百年後,才變成在中國市場上找得到的商品,雖然它的價格仍然很昂貴。到了晚明,中國本土切割鏡片的技術也日漸純熟,在南方的杭州甚至變成了眼鏡的製造和出口中心,出口的目的地主要為日本。
這幅畫可說比當時的詩詞、歌曲、戲劇、雕塑、刺繡等其它藝術型式,更生動完整地記錄了南京元宵節慶的熱鬧及繁榮。因此,中國著名書畫專家徐邦達特別在題跋上讚賞《上元燈彩圖》足以媲美北京故宮的清明上河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