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這首是我們熟知的北朝樂府詩—敕勒歌的片段,也是被譽為中國「僅存的一塊淨土」內蒙古風光的最佳寫照。沒到過內蒙,或許很難想像其東西直線距離兩千四百公里,與跨距南北一千七百公里幅員的草原如此廣大,其中蘊含美景與鬱鬱生機的引人入勝。而無論是大興安嶺的林海、水草豐美的平原,與岩石構成的地形風貌,全成了善於描繪風景的內蒙藝術家—苗景昌繪畫的最佳題材。藝術家也同時透過內斂的灰階色調子、既往鑽研工筆畫的細膩工法,一筆筆勾勒出內蒙大漠難得、獨有的遼闊胸襟。
數大便是美,在舉家搬遷內蒙後,苗景昌即被該地天地一線的磅礡景觀所憾動,在感嘆人類與大自然相比竟是如此渺小的同時,更採用北國風景—曠野、山丘、天空與雲朵作為其創作主題與圖騰。透過鮮明獨特的墨綠色彩畫出天際、爆炸般層層堆疊的厚重雲朵形成獨特語言,在成雙成對的羊兒或動物中表達出對家人的愛。站在苗景昌的畫作前,即被其照相寫實畫風下,散發的靜謐氛圍所吸引,對內蒙美景心神嚮往之情油然而生。
回顧苗景昌過往十年間的作品,我們不難發現藝術家的創作軌跡,除獨有的北國風光外,畫筆下「化石」與「十字風景」系列更環繞珍惜大自然、充斥著保護地球與環境的意識與語言。
由於化石是由生物遺留下來的遺跡,同時透過挖掘出土的化石,我們可以旁敲側擊出地球的歷史,與過往已佚失的文明,其珍貴性與重要性不言而喻。透過細膩描繪、油彩層疊的化石,苗景昌要提醒世人重視過往歷史文物資產的價值。在十字風景方面,藝術家更是透過象徵西方宗教力量的十字畫面,將腦海中的山巒景色刻劃其中,在冀望透過蘊藏宗教意涵的十字保護大自然外在環境外,也隱喻人們別一味地追求經濟發展,使地球僅存的淨土與難得美景成為環境過度開發下的犧牲品。
聆聽野域的呼喚 心境轉變下的豐富色彩
除了想要表達的深層意境與環保意識,苗景昌的繪畫語言也開始多姿多采,除從原先浩大無窮的蔚藍穹蒼、大開大闔懸崖峭壁的遠景,轉化為耐人尋味的近景。筆下的動物也一改既往天地一沙鷗般遨翔的蒼鷹、在雪地裏兀自低頭的沙鷗,荒野上看似失落、形影孤隻的羊兒,轉為成雙成對的出現。單色灰階的調子不再,開始加進翁鬱的綠意、桃花的豔紅,呈現出繽紛豐富的色彩。這些心境上的轉變,是來自於苗景昌對家庭中和樂氣氛產生的感動與感觸,雖然畫作仍舊保有一貫的寧靜氛圍,但若仔細觀察畫面裡動植物間的互動,就會發現其中帶有濃濃的情愫,父子、母女間柔情的舔犢之情表露無遺。
多了人與人間的相處之情,苗景昌的內蒙風光彷彿加入了輕快的節奏,由原先內斂緩慢、相對隱晦大提琴奏鳴曲轉變成維也納的圓舞曲,加入了明亮色彩的畫面同樣地展現出春神到來的生命力。在一幅「桃花盛開的季節」畫作中,苗景昌將盛開嫣紅的桃花當作他的女兒,並自比成畫面裡對著桃花凝視的羊,藉以父女間的對話、細語呢喃,達到與觀者之間的共鳴,透過畫面洗滌心靈的同時展開藝術家一幅幅如詩般的田園景致。
「十年磨一劍」透過心境的轉變,苗景昌除不斷聆聽野域的呼喚外,也為自己的創作之路下了一個完美的註腳。我們也將透過藝術家之眼,持續注目著這片人間難得的淨土,同時期待畫作下一階段的再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