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新銳藝術家 朱駿騰

Home

新銳藝術家 朱駿騰

文字 王馨敏

                                   

 

朱紅色大同電鍋顫動蒸煮著白色米飯,香氣及薄霧陣陣漫散在空氣中,地上是向不同國家留學生收集來的各式電源轉接器,無止盡地串聯轉接。這件獲得2011台北美術獎優選的裝置作品<<疲倦的沸騰>>,是藝術家朱駿騰於英國攻讀藝研所時的最後一件作品,也是留學三年期間精鍊出的狀態寫照。轉接器的串接就像在不同國度不同文化間轉換、調頻,而鍋裡翻騰的,是學子們對家鄉的集體情感,是對自己身份認同的疑惑,更是身處異鄉為生存與融入所產生的掙扎與不安。

 

讀師大附中時加入戲劇社,進入世新大學後主修電影的朱駿騰,說起話來渾身是戲感,懷抱著對創作的熱情,透過影像及各式裝置作品傳達他對各種現象的觀察與感受。在異鄉求學的經驗,讓他多年來的關注焦點由身處異鄉的個人感受延伸到國家認同、自身歷史文化、甚至是演化等議題,也許是受過戲劇與電影相關訓練,儘管創作主題嚴肅,朱駿騰總能以獨有的幽默感引人注意,再以犀利簡潔的手法幫助觀者思考。

 

朱駿騰研究所期間的第一件作品<<I’m Fine, Thank You>>,一棵半枯的小樹與一盞檯燈被放置在偌大空間中心的隔間層板上,反映出自己剛到英國因語言、文化差異而陷入的孤獨疏離感,某種程度上,台灣這座孤島不也如此嗎?接下來一系列的<<My Fair Lady>>三件錄像作品,以語言學習的角度彰顯出外國人也許永遠無法學會道地的在地語言,更遑論想完全融入在地,藉此反思文化跨越的可能性及必要性。

 

2011年朱駿騰返台適逢百年國慶,於是創作了錄像作品<<台灣,台灣>>,兩位演員的精湛獨白演出,各自表述卻相互呼應,表現出台灣人面對國家認同及存在感所共有的無奈焦慮。之後的裝置作品<<我要去哪裡? >>也呼應了這個概念,踏在雲上的孫悟空一邊飛行卻不住觀望,拉遠一看,其實是個辛苦、孤單的舊機器玩偶,除像是台灣的處境,也暗喻世界各地在變動頻繁的今日,對自身狀態及未來所表現的不安徬徨。2012年再度獲台北獎優選的作品<<我叫小黑>>,為了讓一隻具有語言模仿能力的八哥鳥學習,藝術家預錄了四百年來與台灣這片土地有關的26種語言並不間斷地輪播,藉此反思台灣人在頻繁的歷史、文化轉變中受到的影響與面臨的身份認同問題。

 

2014年台北雙年展中,朱駿騰以<<伊索寓言>>中關於蝙蝠的故事為題,展示了九組模擬蝙蝠演進的骨架,以不同動物真骨組成演變中蝙蝠的不同樣貌,終成了偏激演化下的完美混種,隱喻人們在大環境中為求生存不惜做種種改變,也許動機是來自於渴求被認同的慾望與焦慮。由自身求生存的經驗出發,朱駿騰總能輕易地連結轉化成當代人的集體感受與生存法則,期待這位說故事高手,能一針見血地創作更多屬於這個時代的警世寓言。

 

 

 

 

圖檔一  <<疲倦的沸騰>>2010綜合媒材裝置  米、水、大同電鍋、不同國家電源轉換接頭  尺寸依場地而定

圖檔二  <<台灣 台灣>> 2011 雙頻道錄像 / Full HD  100分鐘

圖檔三  <<我叫小黑>>2012綜合媒材裝置  八哥鳥、擴音喇叭,擴大器,監視銀幕,攝影機  尺寸應場地可變

圖檔四  <<伊索的蝙蝠4>> 2014穿山甲、兔子、雞等動物骨骼,水晶, 大理石, 胡粉,PVC    60cm L28cmW 40cmH
圖檔  <<伊索的蝙蝠7>> 2014  、海狸、熊物骨骼,水晶, 大理石, 胡粉,PVC   86cmL 45cmW 90cmH

 

 

 

 

 

 

我叫小黑

疲倦的沸騰

伊索的蝙蝠7號

伊索的蝙蝠4號

台灣臺灣

  • 分享到 Facebook
  • 分享到 新浪微博
  • 分享到 騰訊微博
  • 分享到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