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大時代的波瀾 藏不住的鋒芒

Home

大時代的波瀾 藏不住的鋒芒

文字 陳思帆

 

 

今年的22號,一幅油畫《淡水夕照》出現在台灣的google首頁上,這是台灣藝術家陳澄波的作品,22號是他的誕辰,淡水夕照也是往昔的台灣八景之一,在台灣的藝術史上具有崇高地位,而這幅畫更曾在2007年於香港佳士得拍賣會上,以約5072萬港幣成交(約台幣2.12億元),創下台灣畫家油畫拍賣的最高價。回顧台灣美術史,絕對不會漏了陳澄波這位台灣近代美術發展的重要先驅,他的畫表現出台灣風景迷人的特質,作品成為一幅幅用生命刻繪的時代之眼,對二十世紀台灣美術具有重大貢獻。除了他本身的藝術地位之外,他對於台灣這塊土地的用心與關愛,才是讓人最為景仰之處。

有賴於更多史料及作品的出現,讓我們能在今日,更深入地理解陳澄波風格形塑的意義,確認他作為台灣第一代油彩畫家,早已先驅性地大步跨入西方現代藝術思維的領域,從台灣美術史的發展觀,無疑是「現代繪畫的第一人」。

陳澄波成長及作畫的背景歷程一直為大家所熟悉及探討,1906年嘉義大地震,19097年陳澄波以超齡學童入嘉義公學校就讀。重建中的嘉義市區已擴大到西門外,地籍名稱是「嘉義廳嘉義西堡嘉義街」(1920年嘉義街升格為嘉義市)。重建中的嘉義街,就是陳澄波的童年風景原貌,也是他一直念茲在茲,並不斷表現在他的藝術創作中的情懷。陳澄波幼小心靈中,早就體驗到嘉義的建設過程和嘉義景觀的變遷,因此他後來的畫作,才會大量出現電線桿、下水道、嘉義噴水池以及嘉義公園等新城市的近代風景。

陳澄波循殖民政權在台灣實施的新式教育管道,由嘉義公學校升上國語學校(1919年改制為師範學校),受到日籍美術老師石川欽一郎的薰陶,始立定赴日本求藝之決心,1924年順利考上東京美術學校,正逢關東大震災甫過一年,東京致力復興事業,如火如荼大改造中,東京的市容與道路亦跟著全面更新。陳澄波與之重建的都市很有緣份,體會當代街景的蛻變最有經驗。不管走到哪裡,陳澄波總專注當下街道實景的寫生手法,將新鮮的衝擊直接訴諸於他的畫面。

畢業後的陳澄波往上海謀得教職,陳澄波的畫作結合了來自日本在臺灣統治殖民的自然混合,但在這段期間,他同時也是一位在中國發展的台灣畫家。這三個文化層面和陳澄波的跨國旅行經驗,自然上和藝術上得以創造了一個獨立化的形式,交萃融合了不同文化意念。

1933年陳澄波回到台灣,嘉義街屋又浮現新象,也就是道路兩旁增加了許多水泥樓房,是乃鋼筋水泥建材適時引進台灣。頻頻出現在嘉義街頭線條平整、簡潔的水泥造建體,重新成為陳澄波街道漫步所矚目的一景,也都收進了他的創作。

陳澄波的風景作品納入了中西方的繪畫元素和理念,並且強調視覺感受的作畫態度,他的作品多運用變形及違反透視的手法呈現,顯示畫家對繪畫的形式追求,這一點從陳澄波對畫面空間、線條和色彩的經營上即可看出,而他對人及現實生活的關注,則表示了陳澄波非單純地僅重視形式的呈現,仍具寫實性質和以人為中心的藝術精神,大體而言,形式與內容是並存於陳澄波風景畫中的。

在日本體系下接受教育,成功地在中國藝術圈中發展,最後帶著新視野和抱負返回他的故鄉。陳澄波匯集了他的混合性的繪畫方法,成就了一個全然屬於他個人發展的風格。

1933年返台後,他更著力於將油彩媒材和土地情感的渾然結合,表現出林木蓊鬱的台灣風土特色與強烈生命力,除了藝術方面的表現,他對人的熱忱、對教育及公益的熱心,皆被記載於史料上,讓他的一生不僅只結束於時代的悲劇洪流中,而是繼續讓人稱頌至今。適逢120歲冥誕,有關陳澄波大型的紀念展,從臺南、北京、上海、東京一路巡迴,以國立故宮博物院作為整個活動的最後總結(2014/12/05~2015/03/30);取名「藏鋒」,意在凸顯一個深受中國傳統水墨思想影響的傑出藝術家,如何在作品中吸納東方繪畫的特質,在「中西融合」的課題上,作出貢獻。

 

資料來源

陳重光,〈我的父親陳澄波〉、〈陳澄波生平年表〉

顏娟英,〈勇者的畫像-陳澄波〉

《台灣美術家2 學院中的素人畫家-陳澄波》,雄獅圖書

 

「藏鋒-陳澄波特展」,尊采藝術中心

陳澄波 Chen Cheng-po_上海路橋 Footbridge in Shanghai_1930_40F_油彩畫布 Oil on canvas_40F

陳澄波 Chen Cheng-po_上野公園(二) Ueno Park (2)_1927_油彩畫布 Oil on canvas_15P

陳澄波 Chen Cheng-po_水邊 Waterside_1939_油彩畫布 Oil on canvas_30F

陳澄波 Chen Cheng-po_台灣農家 Taiwan Farmhouse_1932_油彩畫布 Oil on canvas_10F

陳澄波 Chen Cheng-po_西薈芳 West Huifang_1932_油彩畫布 Oil on canvas_50F

陳澄波 Chen Cheng-po_秋之博物館 Museum in Autumn_1926_油彩畫布 Oil on canvas_6F

陳澄波 Chen Cheng-po_海邊三美 Three Beauties by the Sea_油彩畫布 Oil on canvas_6F

陳澄波 Chen Cheng-po_梅園 Plum Garden_1930_油彩畫布 Oil on canvas_50F

陳澄波 Chen Cheng-po_淡水風景(二) Tamsui Scenery (2)_1935_油彩畫布 Oil on painting_30F

陳澄波 Chen Cheng-po_琳瑯山閣 Linglang Mountain Hall_1935_油彩畫布 Oil on canvas_30F

  • 分享到 Facebook
  • 分享到 新浪微博
  • 分享到 騰訊微博
  • 分享到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