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依蘭,生於1966年,高雄左營人,現居及創作皆在高雄。未受過專門學院派的美術教育。自學繪畫,長期以來透過描繪自我肖像中,摸索出對生命情感的寄託。個展十餘次,包括「還有梅花暗自香」(新苑藝術,台灣,2013) 、「花鳥人間」(新思維人文空間,台灣,2011) 、「我就是我」(高雄市立美術館,台灣,2008)及其他聯展等 。
2015年9月將呈現「島嶼的深情容顏」,展出柳依蘭最新的創作。一系列的平面繪畫作品,誠如柳依蘭一往的風格,洋溢著對島嶼生活的濃厚感情,在用筆厚實的油彩中,奏出自她與島嶼生命的協奏曲。
柳依蘭說:「藝術無法離開人類而獨立存在,因而,我較想觸碰的也是"人"的問題。在我的作品中常出現的圖像,無論是女性,男性,孩子,老人....,他們都是我繪畫中的載體,擔任起我創作中想要傳達的思想,觀念,風格,文學,故事,敘述...的視覺承載。這些人物圖像是我,是你,是他,是云云眾生,是這塊島嶼上的我們。」
她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就是繪畫該承載的。這個該承載的,影響在畫布上想給予的。想繪畫的歷史到現在,已經不只單純是作者主觀感受的傳遞,當然,這只是其一,也是基本的。繪畫應該承載更多,雖然,這對平面視覺繪畫來說有點吃力,但吃力並不代表不能。因為,當代藝術不是媒材的問題,是觀念和思想,柳依蘭是如此相信著。
懷著關心人,關心藝術,關心土地的思維與初衷,化為一種本質性的思考。希望的是提出個人切入觀看人事物的觀點,和其背後的本質,這個人觀點也是柳依蘭的創作語彙風格,人性與人生的種種問號,是一個創作者應該關心與提出的,這些環扣更需要有人生哲學的思維。這種種已在其的作品和畫作名稱中,展現她企圖想深入的觸碰與傳達。
她期待人或人生因藝術而美好,期待一件美的作品,而這美,是以真為前提,這真,就是以上柳依蘭所說的本質。沒有觸碰本質,沒有提出詢問,沒有思考的過程,沒有以真為基石,所有的美好都是一種假象。
無論當代藝術如何的分化與衍生,或許運用的媒材不同,但柳依蘭相信關心人,關心生命,關心土地,這些課題因著人類的存在而存在。本著這樣的信念,她依舊會手持著畫筆,深深的刻印這人生人性的種種探討,以及這塊島嶼的氣質與樣貌。
在盛艷的圖像中,柳依蘭將自我形象融入女性形體中,是畫藝術家自己的容顏,也是浮世眾生的姿態,所謂眾生相皆我相,其實看見的都是我們自己。它們散發了鮮明氣質、華麗、裝飾感,但情緒上卻似憂傷而抑鬱。以強烈的對比呈現了自身感懷,透過每件作品串連起島嶼故事的容貌,在今年盛暑尾聲裡悠蕩著對生命意義的訴說。
展覽時間:2015年9月11日 ~ 10月11 日
展覽地點:新苑藝術(台北市八德路三段12巷51弄1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