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空灰 Phantom Gray—黃可維個展

Home

空灰 Phantom Gray—黃可維個展

2015/12/12~2016/01/03

這個世界並不是非黑即白,

而是種極端的灰。 -〈瞞天大佈局〉

 

繼去年獲台南新藝獎,持續沉潛累積的黃可維不僅受到藏家追蹤、年中在倫敦藝博會上大受好評,廣受國內外媒體及收藏家高度關注,這次更在台北藝博與文化部合作舉辦的MIT新人推薦中脫穎而出,完售的亮眼佳績,堪稱今年表現最優異新銳!黃可維試圖打破繪畫與觀賞之間的僵局,摧毀單一邏輯思考的屈就性,提供一個與眾不同的觀看經驗。恣意流淌的神秘的氛圍和深沉的內斂,他帶著觀眾進入一個奇異的超現實空間。

 

鳥類軀殼的背後—在黃可維的畫中,「鳥」不總是恣意飛翔著

刻意捨棄精緻寫實的描繪,黃可維作品中流動的顏料和粗略的筆觸成為此系列最大的特徵。光影的折射下、濃密樹枝晃動,粗略流動的筆觸遊走在不同景深,彷彿邀請觀者的視線穿越層層樹影與紛飛鳥類,去試圖尋找畫中的謎題。在非常態空間和埋藏線索的角落,有著遠看如鳥,近看卻成粗略筆觸的團塊,恣意流淌出與現實的反差。一片安靜中,似乎可聽見隱藏在藝術家腦中的喧囂,隨之,渲染出一種更孤寂的氛圍,藝術家有意將這些暗示進一步: 活生生的鳥類並非一種明確的想像,鳥類被借喻為繪畫的軀殼,如標本般借屍還魂,撐起那似是而非架空的形骸,試圖挑戰觀者對繪畫、色彩和符號在影像世界中的認知,加以詮釋彼此模糊又曖昧的界限,帶領觀者遊走在不同景深之間,穿越層層樹影與紛飛鳥類,去試圖尋找畫中的謎題。

 

灰色的影像—繪畫是一種可能性的突破

在十九世紀照相術發明後,如布希亞美學理論所點出的,影像以虛擬而模糊曖昧的形式綁架你我的視覺經驗,甚而氾濫至代替真實。「繪畫」這個傳統古老的「影像」,存在當代的意義卻少有人關心、甚或提出解放和革命性的答案。藝術家不作奔往極黑或極白的無頭蒼蠅,而是走在人煙稀少的道路,以一種極端的理性面對眼前孤寂,同時以感性不斷偏移著我們的認知與期待,質疑、挑戰我們所感受的真實。充滿符號、像素般的軌跡、遠近不同的輪廓和物質紋理,我們終於正視了「繪畫」和「影像」之間細微、矛盾的界線。在唯美之外,尋找一種更為深沉的內斂,剝去表象的明麗,用灰度在近乎朦朧的邊緣,試著發展出其它可能。

MIT新人特區 黃可維現場導覽.JPG

文化部長洪孟啟欣賞藝術家黃可維作品.jpg

黃可維向藏家介紹作品.jpg

黃可維HUANG Ko-Wei_Alternate Colors_215x125cm_Acrylic on canvas_2015.jpg

藝術家黃可維與其作品合影.JPG

黃可維HUANG Ko-Wei_Behind Red and Green_280x130cm_壓克力畫布Acrylic on canvas_2015.jpg

  • 分享到 Facebook
  • 分享到 新浪微博
  • 分享到 騰訊微博
  • 分享到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