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新銳藝術家 林慧姮

Home

新銳藝術家 林慧姮

「創作應是流動的、非一成不變的。」人如其名的藝術家林慧姮睜著慧黠發亮的雙眼說著。

 

認識林慧姮是從她幾年前的類素描手稿開始的。不記得是在哪兒見著這些很直覺式的、纖細非常、像是在喃喃自述的塗鴉,雖覺得挺有趣的,心裡卻不禁疑惑:這位藝術家為何要大量畫這些很片段零碎的作品?這並不符合主流藝術市場的需求啊。原來2013年中開始,她將每天的感受以隨心所至的線條及詩文記錄下來,這持續了365天的小品爾後集結成一本圖文集<<一年花露水>>,如此單純無框架的創作方式是很貼近藝術家的內裡的,不經修飾,日復一日的重複,反讓這種純粹變得很有重量。

 

相信萬物皆有靈的林慧姮,對人與環境、世界的關聯深深著迷,比如常出現在她畫中的恐龍就是。就讀北藝大時曾兼差教小孩畫畫,她發覺深受孩子喜愛的恐龍是很有意思的存在,已消失在這世界的物種卻被人們如此重視,而人類卻只能以管窺天,從已知有限的線索推敲其原貌,由此,林慧姮體悟到這世界的運作也許是有因果、延續、傳承等潛規則的。於是除了恐龍,人生寓言般的<<紅樓夢>>、開天的女媧、各個耳熟能詳的東西方神話故事都一幕幕栩栩如生在她的畫裡,演繹著藝術家對世界、生命的哲思。

 

第一次親眼見到林慧姮的油畫作品是在2015年<<狡猾的月亮>>個展上,豐富柔美的用色,每一幅都是藝術家心裡構築的神話世界,自然景物、動物、似神的人物和諧錯落在虛構的畫面中,某些像是遠古時期才會有的景象,虛幻卻很寫實,在展間遊走有種進入夢境的錯覺,「我的很多畫會有種在旅程中的感覺…」;的確,這些畫面各自獨立,卻像是一個故事的不同情節以自己的節奏展現在不同角落。而畫中常出現月亮、兔子等陰性象徵的圖像,也成為這位藝術家對身為女性的自我表述。

 

有人曾問林慧姮,如果有天只剩下她活在這世上她會怎麼辦?她想,只能以她擅長的藝術形式讓每個人的精神得以被延續吧。於是2015年底,林慧姮開始了<<交換信仰>>計劃,每天與一個認識或不認識的人交流,畫下對方的生命故事。進行創作時,她必須放掉自我去理解、感受對方,以自己的方式呈現出對方對人生的信仰、想法、價值觀等。這樣的過程看似是藝術家解剖對方的內裡,以另個角度而言,當她畫出對方,有部分也映照了自己,就像是她勇敢地將一整年的心情記錄攤開在眾人面前,其實正是種打破自我、向內探索的過程,透過一次次創作梳理,尋回自己的本心。

 

獵人  21*14.7cm 紙本,墨水 2012 

紅樓夢   65*72cm   Oil on Canvas 2014

生命之樹  100*100cm   Oil on Canvas 2014

向月亮祈禱  130*130cm  Oil on Canvas 2015

信仰  130*130cm  Oil on Canvas 2015

林宇陽 (黑色的天使)  23.8x29cm  Oil on Canvas 2015

貝果早餐店  26*30.2cm  Oil on Canvas 2015

  • 分享到 Facebook
  • 分享到 新浪微博
  • 分享到 騰訊微博
  • 分享到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