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內藝術展覽繁盛,亦帶動了藝術比賽或參展活動的能見度,同時依舊讓許多喜愛藝術的民眾願意支持參加,代表這不是一種競爭,而是一種參與盛會的榮譽感,這必是藝術推廣的重要資產。
從文建會開始推動基於保存發揚傳統文化及培育藝術創作人才,至今已舉辦31屆的「中華民國版印年畫徵選活動」,每年年畫是傳統農曆春節家家戶戶除舊佈新,用來佈置居家歡樂節慶的應景裝飾,年畫常以生肖、民俗或傳奇典故為題材,色彩豐富、語喻吉祥,具有趨吉避邪、迎春祈福的特性,廣受民眾喜愛。而國立台灣美術館承辦這十年來,在不斷的推動下,每年送件作品不斷增加,而歷年徵件藝術家不斷發揮創意,加入新的創作語彙與當代時事題材,開拓了當代版印年畫的新氣象。
民國105年適逢丙申猴年,猴子是十二生肖中與人類同為靈長目的動物,身手靈活且聰明伶俐,充滿吉祥、詼諧、逗趣的寓意,在中國悠久的文化中具有多元的面向和豐富意涵。人們以「猴」諧音「侯」象徵爵位,所以有「馬上封侯」、「早昇官侯」等年畫作品。另外古人也認為猴子可避邪、去病除瘟,還有賀壽之意,「方城石猴」則是當地人認為「石猴」諧音「時候」,象徵時來運轉,是每年祝賀新春饋贈親友的吉祥物。此外「猴」發音則與「會」及「好」諧音相近,所以有「猴賽雷」(好厲害)、「猴讀冊」(會讀書)及「金猴運」(真好運)的說法。
本屆第31屆版印年畫徵件作品共計256件,較上屆略有增加,參與徵件作者年齡跨越一甲子,從十歲到七十歲,足見版畫藝術的推廣已展現卓著成效,年畫也漸入大眾生活之中,作品版種包含凹、凸、平、孔、併用版、數位版與石膏版等多元版種,最後經由評審委員嚴謹票選,精挑出首獎6件、優選10件、入選20件,以及推薦展出作品44件。此外本屆委託創作部份,特別邀請蔡義雄及郭博州兩位藝術家共同參與。蔡義雄的作品〈春到的暖流〉,表露春到的感覺,充滿活潑氣息。郭博州的作品〈豐猴圓年〉,象徵年年豐衣足食,幸福圓滿,其中共展出82件委託創作及徵選得獎和推薦作品。
兩件委託創作分別邀請到資深藝術家蔡義雄和郭博州參與,資深版畫藝術家蔡義雄的絹印作品〈春到的暖流〉表露春到的感覺,他以內斂的特質作靜謐、平穩的布局,並專注畫面架構的安排,再以「春」的造形佈滿畫面融入整體,在靜謐與躍動的強烈對比中,藉色彩的交融、書寫與影像巧思的並置,呈現溫暖、活潑的畫面,流露健康快樂的氛圍。另一位受邀的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教授郭博州,他所創作的〈豐猴圓年〉亦為絹印作品,圓形的外框造型象徵圓滿如意、益壽延年,郭博州試圖傳遞傳統與現代的遇合、東方與西方對話下的後現代台灣意象,恣意使用蒙太奇(Montage)的策略,把生活的片段或實物引入作品中,從不同時空背景的圖像重新組合、拼貼,讓畫面充滿幽默和豐富的疊像之美,此圖像與影像的結合組構展現更新穎自由的當代版畫風貌,有助於版畫範疇的拓展。
本屆六件首獎作品在技法和題材上各有特色,充滿創意與想像。林宜賢的作品〈猴年新喜〉以新樹脂版製作,由於版材的開發更新,提升表面的硬度,容許以凹版方式製版,並結合凹凸併用印製,取代傳統金屬版蝕刻、直刻、雕凹法較為繁瑣的製作程序,將版畫的發展推向新的里程,迎向更寬廣的可能。呂妍慧創作的〈得天獨猴〉,以絹版與數位版結合,畫面中耀眼的金黃色,搭配充滿歡喜色彩的花布,風格造形簡化半抽象。陳亭萱的〈歡歡喜喜一整年〉以橡膠版單版複刻技法印製,多次套版多色疊印,呈現色彩渾厚、多重層次之效果,作品用色雅致,製作過程細膩、內容豐碩,企圖陳述一年四季各節氣之代表景象,是傳統版畫上選之作。徐婕的〈驅邪鎮煞猴顯神通〉表現八卦劍獅鎮煞驅邪、猴八仙各顯神通,以傳統的技法、主題,融入現代的元素與童趣造形。鄭翔的〈如來獻猴〉以傳統民間神話為內容,構圖新穎,再現傳統木刻韻味。鍾佳臻的〈吉祥有餘渡好年〉以橡膠版單版複刻製作,以地域特有景象、象徵物件組構,表現蘭嶼風情,在版印年畫中再增添記錄地方人文的功能。
新銳藝術家是需要培養與嶄露身手的機會,每次的創作透過不同的主題,都是累積自我藝術層次的提升。評審委員代表黃郁生老師表示: 「經數十年的推動,足見版畫藝術的推廣已現卓著成效,年畫也漸入大眾生活。隨著時代、社會、景象的轉化,期待年畫的內容再注入新的元素、再展現當代的精神與地方的特色文化。而去年在評審的過程中乍聞台灣水印木刻的代表版畫家邱忠均老師於九月底辭世,雖生前中風多年,但仍堅守版畫創作,手持雕刀,不離不棄;十多年前也曾接受委託貢獻水印木刻版印年畫創作。邱老師的離開,台灣版畫界同感悲痛,謹此致上最高敬意!」
其實版畫藝術真的不難,而慢慢接觸會發現真的很有趣,希望明年有更多喜愛藝術的民眾能參與,更希望家長能帶著小朋友多多走進美術館,啟發創造力、想像力及視野,因為藝術就在我們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