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水不洗水,塵不染塵~張蓓齡

Home

水不洗水,塵不染塵~張蓓齡

INTERVIEW 走訪藝術家
張蓓齡

在生命的缺口探心

1997年的一個夜裡,我不斷問著黑夜虛空:「為何是我唯一的妹妹?」,生離死別就像一道巨大的鴻溝,我在這頭,妹妹在那頭。就在聲淚俱下不能自己,無法呼吸的紛亂疲憊中,隱約有著細微的頻率,直澈入心,那是一股唯妙的引力;世界似乎停止了!時間也瞬間凝住!真空中,感到無比的平靜與清明!想留住這感受,卻在念頭生起瞬間消逝無蹤。如此短暫,卻又清脆明亮。但那是什麼?要如何擁有?!這突如其來的感受與經歷,就此改變了我的人生。
為了解開「生離死別」這四個字的生命議題,也為了對妹妹臨終時的承諾,將人世的善行化作一盞明燈,照亮妹妹的去路讓她不會害怕。我大膽的以自我放逐的心情,在生命的路口轉彎,試圖用另一種辛苦來轉移心中的苦痛,四處找尋「生命」的答案。多年來,就在心境深入再深入地沉潛,生活不斷、不斷的翻山越嶺後!再次觸及了那不可思議的頻率!

水不洗水,塵不染塵
張蓓齡以「無所住心」體現藝術心領神會的妙有

水隨順環境冷熱,變化著外像,或成水氣、雲霧或結冰、成雨,最終又再進入自然循環,卻仍不失其本質。

在「憐光」中覺醒
一直以來現實的挑戰,心境的難關與衝擊,仍不減我對求知的渴望。即便爾後不斷在思維、創作中撞璧也嘗試著「用最大的力量打出去,再用最大的力量打進來」的藝術決心來突破現狀,但總在精疲力竭後還有另一道牆等在那。就當心灰意冷時,唐朝詩人張九齡的「望月懷遠」, 詩中一句「滅燭 憐光滿」,突然打住我紛亂的妄念,如同那滿杯溢出的最後一滴水般,經歷了那麼多之後,僅是一句「憐光滿」、一個充滿想像的畫面,無需吹灰之力便輕輕吹走了,我堆積如山的妄想煩惱。

以「無所住心」體現藝術心領神會的妙有與萬物極細如微塵般的生命躍動,空谷共鳴著「無心來去」、「隨遇而安」。

如「滅燭 憐光滿」詩句中無數無量、滿滿微細的月光,在蠟燭熄滅後、載浮載沉於空氣中隨意飄散,點點細微又晶透無比的光亮,在寂靜暗夜裡沉浮著虛、實,並以文字傳遞了視覺美感的驚喜。

對慣常以畫寫意傳韻的我而言,「滅燭 憐光滿」詩句中無數無量、滿滿微細的月光,在蠟燭熄滅後、載浮載沉於空氣中隨意飄散,點點細微又晶透無比的光亮,也是作者心境最真誠柔軟的反射。然而,作者張九齡寄情的應不僅僅是對思念的遙望,或許更意喻著、熄滅了「自我」的蠟燭, 原本存在於自然最質樸、清淨的狀態,才能被看到。而這意境不正是體現著心的玄妙!也是我經年汲汲於匆忙節奏而粗心忽略的極細頻率嗎?!

【望月懷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蠋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張九齡(唐代詩人、宰相。玄宗時辭官返鄉)

從人像到佛像到無相
 
早年喜愛畫「像」,不論人像或佛相都取其慈悲莊嚴的神韻,自對心有所感悟,古聖賢所言:「去看,那看不到的。去聽,那聽不到的。去知道,那不知道的。」這由心所引領的層次與深度,打破了物、我的分別;在爾後十餘年的參悟中,直覺地導入創作;萬物早已入心,畫中的光開始有了生命,風有了情感,水有了能量,雲也變的自在起來,所有的山瀾、雨露、霧氣等自然元素也隨順環境變化,或以頻率或以物質能量,或有形或無形的,在畫中綻放著不同的樣貌與意境;以「無所住心」體現藝術心領神會的妙有與萬物極細如微塵般的生命躍動,空谷共鳴著「無心來去」、「隨遇而安」。
 
藉自然修真,藉藝術練心
 
我愛發呆,看山看水,看雲看樹,既便看著石頭也能看得出神。總覺這美已超越視覺滿滿入心,一旦用畫筆描繪那大自然的氣勢便不再生動。尤在悟心後,眼中的山已能轉換成心境的山,當「見山不是山」後,又再稱羨與自然合一「見山還是山」的豁達舒暢。

水也如此,水隨順環境冷熱,變化著外像,或成水氣、雲霧或結冰、成雨,最終又再進入自然循環,卻仍不失其本質。水,無處不在,隨處變化著,只要能轉念,也能在欣賞水的自由活潑與映照萬物來去變化的同時,看出「水月相忘」的審美觀照。

對我而言,藝術創作已然成為藉物練心的道場,生命的微妙氣韻,也同樣跳脫其自然屬性、幻化成一幅幅「水、不洗水,塵、不染塵」的心境,隨處觀照、隨處覺醒。

以「無所住心」體現藝術心領神會的妙有與萬物極細如微塵般的生命躍動,空谷共鳴著「無心來去」、「隨遇而安」。

水不洗水(局部)油彩 2013 194×130cm

說塵不染塵(局部)油彩 2013  80×116.5cm

塵不染塵(局部)油彩 2013  80×116.5cm

聽泉(局部)油彩 2013  80× 116.5cm

回首,都是風景(局部)油彩 2013  112×145.5 cm

佛首炭筆1997  39× 39cm為德國漢語系教授收藏,展放於德國萊因大學

羅漢相炭筆 1997 40×40cm為詠給明珠多傑仁波切收藏

水月相忘(局部)油彩 2013  91× 72.5cm

  • 分享到 Facebook
  • 分享到 新浪微博
  • 分享到 騰訊微博
  • 分享到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