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曉寧老師的工作室,音符迴盪在舒適的空間,很明顯的可以感受到每一個角落都充滿了愛與呵護!
自幼便喜歡畫畫,憧憬著自己有朝一日能夠揹著畫具,浪跡天涯去寫生的李曉寧在父母音樂環境的栽培下,似乎也就順理成章地朝著音樂這條路發展,進入師專音樂科後便將這個畫家夢小心翼翼的封存在心底。
她主修鋼琴與聲樂,在學校從事音樂教育多年後為了圓一個心靈深處的渴望,於是在先生和女兒的支持下考進美勞教育學系,重新扮演學生的角色研習繪畫,並在短短的十餘年間獲得許多獎勵與肯定,成為台灣當代水彩花卉代表性的畫家之一。
歸零,面對每次創作,濾盡雜質而純粹
心境,從繁入簡,由濃趨淡,真誠無偽
畫筆下的「花」脫俗,篩去嬌媚,自展輕柔
畫筆下的「景」善美,引光入境,自說故事
畫筆下的「物」律動,流轉心情,自顯生命
似有姿態,不張狂的用色、運筆,道出生活的明暗
見她的畫,猶如循著她心的軌跡,觀看生命的起伏
人說,字如其人,那麼畫就可見人心了。
欣賞李曉寧的作品,就像是飲上一杯好茶,品味的當下,會牽引出淡淡的悸動,然而,卻又會不自禁地隨畫裡花的姿態、物的虛實、光的迴旋、色的堆疊,讓感官及心靈都有回甘無窮的恬靜。
國立歷史博物館建國百年「臺灣風情‧印象100-中華民國水彩大展」,藝術家們以不同的角度詮釋臺灣在地之美,記錄下臺灣的記憶與感受。
其中李曉寧筆下的101大樓特別吸睛,傲然獨立的高樓與四周的建築光影輝映成趣,呈現給大家最美的角度!
觀察李曉寧的畫作,特別可以感受到她參考自然,經過內在感動後又創造自然。
喜歡解語花草植物,雖然取材複雜但經過釐清這些難以處理、照片也無法呈現的細節後,簡化整理成一張張會說話的圖像。
無論是纍纍成串的綠葡萄、或是繁茂的繡球花,彷若有音符在其中流轉,畫面輕扣著思緒,也撥動了心弦。
李曉寧透過作品想傳遞的訊息是什麼呢?
創作像一面鏡子,照映出生活中所見、所感人事物的真美善;
父母教導的正面價值觀、家人給予滿滿的愛,都在筆下自說自畫。
上帝賜給我細膩敏銳的心思,能更敏覺於身邊景物的美好。
期待自己的作品如同感人肺腑的一篇信息、一首歌、一齣戲、一段故事,
呈現對上帝造物的讚美,對生命多情的禮讚,心存感激對生活的美善,柔情似水的還以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