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昭慶老師是一位專業藝術工作者,從事創作迄今已逾 30 年,作品不論是質 樸陶土的茶具組,多元媒材的架上雕塑,還是公共場所的戶外大型景觀雕塑,都展 現出獨特的創作風格與藝術視野。他特別強調精神美感,對於物質、思想和感知間 的無窮探索及生命熱誠而造就了作品裡令人讚嘆的精神內涵。
秉持著將藝術融入生活的概念, 不間斷地參與藝術講座、城市景觀導 覽解說、小型創作營、藝文展覽的規 劃與執行 ...... 等等,進而深入台灣的各 個角落,協力為鄰里進行社區營造等 各類藝術推廣活動,這些投入都得到 社會大眾熱烈的迴響與喜愛,為國內 不可多得之全方位藝術創作者。
林昭慶老師認為創作的體悟不在作品的材料或形式,而是像星座定位一般,有 其正確的方向及位置,才能表現作者的「信」與「念」。 藉由作品呈現「人」與「信念」當下的真實現況,讓「看見真實」反應出觀者的「視 覺厚度」,傳達創作者與觀賞者心靈中隱匿幽微的情感張力,達到「心向」的片斷 積累,直至成為一種「境」的圓滿與「生命」的圓融。
〈益州樹屋〉是頂埔國小重要的教學 場域,更是孩子們最愛的秘密基地。
林昭慶在創作之初即延續樹屋的概 念,以大樹為主體,在樹型表面刻畫著一 個個靜觀天地的智慧之眼,樹枝端點處棲 息著象徵夢想與希望的飛鳥與白雲,樹型 下方則結合街道家具的使用機能,由同學 們親手貼上自己寫下的理想與希望,成為 〈樹屋的記憶〉重要的精神基石。
『棒棒精彩』以 304 不鏽鋼鍛造,高約 10 公尺,作品呈現了「球」與「棒」 在和諧有節奏的動力相觸前,凝於時空中的經典一瞬!在球棒微傾的出擊角度間, 預見了勝利的美好未來。作品中棒球選手的運動圖像及代表桃園的花草、飛鳥圖案 均以簡潔的剪影手法來詮釋,透過群組多視點的構圖安排,簡練的傳達出運動中堅 守崗位、各司其職、團結一致的棒球精神!其豐富生動的圖像不但勾畫出場域的生 命力,更呈現了桃園在地文化歷程與未來的美好願景。
屬於臺灣國家級的演 奏廳,外牆長64公尺, 寬21公尺,相當於7層 樓高,用3.5公分厚的陶 磚拼組而成,色彩繽紛的 樂器和音符彷彿在陶壁上 舞動著,傳達出音樂豐富 的躍動感。在落成時是國 內面積最大的公共藝術, 也是東南亞面積最大的陶 壁創作。
由滅而生.看盡眾生萬相後的反璞歸真。
走進古采藝創,就像走進時光 的迴廊之中,古樸 的陳設,陶藝作 品以不同的姿態, 闡釋藝術家擁有 的人文氣質。
手作的烘爐上陶壺煨著茶,茶香氤氳,長髮隨意紥起, 身著黑色唐衫的林昭慶,娓娓 地談起他一路走來的創作歷 程。 長久以來,人與土地的關係密 不可分,陶藝最早可追溯至石 器時代,土的養分滋長萬物, 創造出無限的可能性。當我們 踏實的行走其上,能感受來自 大地亙古不滅的能量。
林昭慶選擇以土為媒材的藝術創作,三十餘年的陶藝生涯,創作涉獵極廣。 陶壺系列,煮茶品茗,斟酌出天地乾坤。
十二生肖烘爐,隨著時序,懷舊暖心。 裝置藝術領域裡,林昭慶的作品更為人所稱道,在藝術界創下許多的第一。陶土在 掌中溫度反覆琢磨,揉進對藝術的信仰,讓胚體與釉料,透過高溫熾燒的物理作用, 流動出脈脈肌理,具象是現實,抽象是自由,生命以全新形式的綻放。
砌出一座城.屹立心中淨土
林昭慶談到明年將在國父紀念館舉辦個展。他選擇以陶板,逐步的建築出心靈 的烏托邦。
陶板塑形,工法的難度極高,必須控制陶板的收縮率,以期厚薄相同,粗胚需 耗時 4 個月才能成型,8 個月後再進窯煅燒,淬煉出創作情感的延伸,伴隨著無法 預估的等待。這段過程,如同人間修行,意念遊走,調伏自心,靜待陶板出窯。
每個人的內在,都有需要消弭的情感,隨著時間的流逝,曾有的起心動念,在歲月年輪中,一圈圈的被遺忘,剩下的又是什麼?能把握的又是什麼?藝術家選擇以極簡的風格,如同說故事般,緩慢而低調的告訴我們什麼是無常,思索與創作的過程中,藝術不停的以各種向度存在。
驟雨稍歇,林昭慶請我們觀想此時身處在不同季節、不同時序的山城。 隨著心境流轉,那座看似遙遠卻又如在眼前的山城,陽光下,仍能看見陰影 中的青苔。
心中的城堡,我們有時會砌起高牆,保護城後那個不堪一擊的自己,卻 也在某些狀況下,撤下心防,選擇相信城外的風景。
得與失,從來沒有答案,唯有參透了,才明白所有的執著,都是空相, 存於一心。
結束訪問,我們走出古采,天空已放 晴,黃昏的光暈,鋪滿街道。 短短兩個小時,我們看見藝術家的謙和氣 質,以及他作品的獨特性,林昭慶的作品, 有種淡泊的哲學情懷,禪意與抒情,那是 經歷人生起伏後的釋然!
資料來源:照片由 古采陶藝教室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