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薪傳水墨 ~ 盧錫炯

Home

薪傳水墨 ~ 盧錫炯

INTERVIEW 走訪藝術家
文:陳德霈

盧錫炯老師畢業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曾獲選為當代水墨畫十傑, 並列入中國畫家名人錄,作品廣為國內外公私立機構所珍藏。


現任:台北市立美術館、國立中央圖書館、中正紀念堂等社區大學擔任水墨畫課程 教授。

盧錫炯老師山水作品筆墨精妙,勇於開拓新境、印証自然,個展六次,應 邀國內外重要聯展百餘次。

現為中國國際美術協會理事長、薪傳畫會會長、中國美術協會常務理事、 中華民國畫學會常務監事、中和市藝文 推動小組顧問。


20 世紀 50 年代前期,當時蘇聯反 對西方現代的抽象派繪畫,他們認為中國的水墨亦不寫實,後來被邀請遊覽黃 山雲海後,才感嘆地發現,原來水墨畫已經非常逼真地表現了中國的山水景物。

中國的政治和經貿文化都是由北方 往南走,從大山大水到庭園樓閣,由著 時代環境的變遷,山水文物因地制宜景 色各異,所以畫風和顏料的取材都不一樣,不拘泥於物體本身的真實性,而著重在其背後的主觀真實,這是中國山水畫一個非常重要的特徵。


20 世紀 50 年代前期,當時蘇聯反 對西方現代的抽象派繪畫,他們認為中 國的水墨亦不寫實,後來被邀請遊覽黃 山雲海後,才感嘆地發現,原來水墨畫 已經非常逼真地表現了中國的山水景 物。

中國的政治和經貿文化都是由北方往南走,從大山大水到庭園樓閣,由著時代環境的變遷,山水文物因地制宜景色各異,所以畫風和顏料的取材都不一樣,不拘泥於物體本身的真實性,而著重在其背後的主觀真實,這是中國山水畫一個非常重要的特徵。


有許多人喜歡將水墨分別為古典或是現代兩派,但是盧老師則認為其實兩者之間是相互作用且融合的,古典講究規則、細節、筆法運用、整體構圖,而現代則著力於線條的美感和張力,富於表現色彩,可以比較直率的傳遞情感且無拘無束地盡情揮灑。兩者相輔相成更能展現一脈相承的東方個性。


國畫用的是宣紙,所以作畫的時間、水墨的調和、乾、濕、濃、淡的快慢掌握 很重要,毛筆的力道與其他筆材不一樣,一旦下筆就不能停留,必需很流暢地完成,所以材料雖然簡單,但是下筆定江山,所以必須意在筆先,才能拿捏好虛實相生最 難的展現。

盧老師說曾經教過一位德國學生讓他印象深刻,因為水墨不只有技巧,還需要文化底蘊深厚,並且加上一些歲月的洗禮⋯⋯,所以他教學的時候還得配上哲學、 中文、邏輯、書法才能夠將文化與生命的歷練融入水墨之中。

我們有幸看到老師拿出畫筆現場揮毫,原來盧老師是左右手同時開弓的。他對於台灣水墨文化保存這一塊非常重視,所以仍然不辭辛勞地在社區大學開課,因為教學是傳承很重要的ㄧ環!

他說台灣的水墨也是以山水為主,而且集中國所有派別之大成,融合為一。因為寶島有海洋、山脈、峽谷、各種景色應有盡有一應俱全!


言談之中,老師的畫作已呈現在眼前。水墨講究意境,追求的是似與不似的境 界,山嵐虛無縹緲,瀑布之水躍然紙間,一幅山水可以觀、可以想、可以遊 ........。 盧老師創作與理論學養深厚,由西畫入手,投身水墨繪畫創作後,自我持續在創作 中精進成長,遊踪遍及各地,體會山川自然之美。以如椽之大筆任情揮灑,山巒林木,掌握大塊面的景象,擅長烘染,頃刻雲煙泉木率起,聳巖疊翠,氣勢磅礡將無 垠的山川,盡收筆下。

他將觀察體悟的自然界之美,通過自我心靈的蘊釀,吸收中西藝術精萃,表現出東方獨特的審美品味,能入自然而又能出於自然,使心靈呈現出景致 獨造的表象與內在的密切 關聯,承續於中國文化卻又具時代的感受,創造出意蘊傳統又放眼天下的真 實境界!


資料來源:照片由 盧錫炯 提供

 

北海浪濤

蓮花峰前

春山夜色

夏山

春江

源遠流長

薪傳水墨

  • 分享到 Facebook
  • 分享到 新浪微博
  • 分享到 騰訊微博
  • 分享到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