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淑慧老師畢業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美術系,現任薪傳藝術中心總監。
邱老師有三十多年的教學經驗,前十年大部分是以要考美術系的學生為主,教導素描和水彩,偏重技巧。近二十多年來教學的內容則是以美術的推廣為主,學生大部分是一般的家庭主婦或是職業婦女,他希望在生活中推展美學教育,而這些美感的養成可以由媽媽們傳遞給孩子,從小養成對美好事物探索的根基。
受到日本風潮的影響,近年來粉彩和色鉛筆畫作特別受到女性朋友的喜愛。
粉彩筆作畫的最大樂趣在於,事前不必準備特定的畫筆或工具就可以直接、迅速地將一張紙變成一幅畫。你可以用粉彩筆任意畫線條,或用手指混合色彩,如果對成果不滿意,還可以換個顏色重新來過。早在 1685 年,就有人用粉彩筆畫畫了,而過去許多大師用粉彩筆創作的精美作品,至今仍與作畫當時一樣鮮艷。
由於粉彩顏料是由高純度的色粉來製作,粉彩畫作品完成後,在適當環境保存下,色彩確實可以歷久不變!
粉彩畫的源頭可追溯到原始人在岩洞石壁上的繪畫,畫家開始使用這種材料則是在十六世紀。到 十 八 世紀,威尼斯的女畫家卡瑞 拉 (Carriera) 在 1720 年 代推廣粉彩畫於巴黎。
其後一連串的畫家:夏爾丹(Chardin)、德拉克洛瓦(Delacroix)、米勒(Millet)、馬內(Manet)、雷諾瓦(Renoir)、羅特列克(Toulouse-Lautrec)、波納爾(Bonnard)、惠斯勒 (Whistler) 都喜歡使用粉彩作畫,尤其是德加(Degas)更是把粉彩發揮到極致,後來,他的學生卡沙特(Mary Cassatt)將粉彩畫介紹至美國費城、華府的上流階層,從此引進美國。粉彩的顏色種類繁多,色彩明亮,在任何粗糙的表面都可繪製,筆觸類似油畫,作畫方法類似水彩,先薄後厚、先淺後深,粉彩從民國初年月曆的美人圖、年畫開始進入中國社會。
邱老師認為對於美的內在涵養要從細微處、從小潛移默化。
自己在和孫子說故事的時候便把內容畫成有趣的圖像,不僅讓故事更生動,也讓小朋友從小對於色彩的運用有很好的激發。其實每一個人的內在都有很多潛能期待被開發和養成,每個人對於顏色的表達都有可能更有趣一點。
美感是需要細心培養的,我們偶見在一些文創作品中,可以看到一些有趣小貼圖,能夠將自己的美感呈現出來又能夠影響到別人,藝術的欣賞與品味都落實在生活之中,這就是生活中的藝術也是藝術家的生活。
邱老師在校時主修國畫,他笑著說:因為知道自己絕對畫不過水墨大師盧錫炯(邱淑慧老師的先生),所以近年來專攻粉彩和色鉛筆畫。
他陪伴著許多學生一起成長,從小姑娘到結婚生子,瞬間好多孩子都在眼前長大。因為不用趕考也沒有比賽的壓力,這些學生反而長期跟著邱老師一起玩顏色。 有很多心理諮商師認同繪畫是一種正面有效的藝術治療,因而鼓勵大家拿起畫筆,抒發內心的憂鬱、焦慮和傷痛⋯,邱老師則是鼓勵大家,想畫,拿起筆就可畫,用繽紛粉彩 ~ 彩繪屬於自己的心情故事。
資料來源 : 照片由 邱淑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