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雕磨後最是耀眼的一顆星

Home

雕磨後最是耀眼的一顆星

ART LIFE 藝術生活
文 : 劉世玥

一年半前,「遠小孩」音樂會在台東太麻里大王國小演出,啟發了一位排灣族小朋
友對大提琴的興趣。當他得知台灣絃樂團將於台東寶桑國小每週六舉辦免費的絃樂
課程,而且將增開大提琴班時,他馬上便報名參加。

雖然路程有點遙遠,但在開課後,家長每週都克服 50 公里的距離,準時接送孩子
從太麻里到台東市區上課,小朋友調皮的個性自恃有音樂方面的長才就是不肯乖乖
練琴。

眼看著一位極為優秀的孩子,隨興地浪費自己的時間與天賦,大提琴班的吳世傑老 師想著 ~ 一位演奏家最大的榮耀莫過於登場表演,聽到全體掌聲的那一刻,於是鼓 勵他:「如果你好好練琴,今年在台東基督教醫院所辦的發表會就讓你上台獨奏。」 孩子眼神炯炯發光,從那一刻起就非常勤奮地練習。 在反覆的練習當中,這孩子只要一拉錯音符就不斷地責備自己「沒有用!沒有 用!」嘴巴叨叨唸著,手卻沒有停息。去年秋天,在台東基督教醫院院內的成果發 表會上,全部落的居民都看到了這個調皮搗蛋的孩子,蛻變為舞台上最耀眼的一顆星!

聽音樂會,就能幫助偏鄉孩童學音樂! 台灣絃樂團將捐出每場音樂會票房收入 10%,執行偏鄉巡迴教學計畫!

七個年頭,87 場的遠小孩音樂會,上山下海巡迴台灣偏鄉演出,音樂家在演奏中 找到都市裡芳蹤難尋的純真,孩子在音樂裡體會藝術的美妙與感動。台灣絃樂團看 見感動,但對藝術教育資源城鄉不均的問題益發有感。

有教過原住民孩子學樂器的老師們應該都無法不承認:「其實原住民天賦具有的肌 力、律動感,在演奏瞬間的爆發力,平均能力是超過平地孩子的。」但他們卻常常 因為環境壓力和經濟的不許可,讓天賦被埋沒,在體制下接受著和都市孩子們一樣 的養成教育,然而後天的條件天差地遠,以至於失去信心、自我放棄,受困於經濟 弱勢的桎梏 ....... 這幾乎是多數原民孩童的宿命!

台灣絃樂團今年決定將「偏鄉巡迴教學」擴及烏來福山和阿里山的山美,盡一個民 間樂團的社會責任,作偏鄉學童的培土,還給他們天賦所應有的光明未來!一起培 育偏鄉未來的藝術家。

那些曾經自嘲「沒有用」的孩子,在雕磨後卻是最耀眼的一顆星 !

成果發表會中大提琴班唯一獨奏的學生

小提琴與大提琴班合照

大提琴班上課情形

台灣弦樂團成員合照

  • 分享到 Facebook
  • 分享到 新浪微博
  • 分享到 騰訊微博
  • 分享到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