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人,他們不是「逐夢」的人,他們是「築夢」的人,有時候,他們就是夢想 本身。
徐海鵬就是這樣一個人 ~1959 年出生的優質天秤座,曾經擔任英文台灣新聞社發行 處處長,在不惑之年,他做了一個讓很多人困惑的事情。他放下了媒體圈豐厚的高 薪和頭銜, 放下名車、名錶和華宅,決心投入探險的世界。當時很多人都會笑他這個想法太過於天真,哪有人會把流浪、冒險這種遊戲作為四十歲之後的志業呢 ?
但其實旅行,壯遊,環球徒步,籌辦世界級、國際性的探險活動……他的生命歷程 一直和這幾個名詞緊緊相繫。
大學時代他熱衷於登山,曾經攀爬台灣數十座高山;海洋大學畢業後,他曾經在海上航行一年;1985年從五百多位報名者中脫穎而出,獲選為「走出國家光明的前途~ 環球徒步」活動的四名成員之一,二十幾歲就完成了環遊世界的夢想,用兩年時間 走過了22 個國家,而且是每天背著 30 公斤重的背包一天天走出來的。
翻看當年「環球徒步」的照片,戴著大眼鏡的徐海鵬總是一張笑開的嘴占了半張臉, 當年他在隊中不但是徒步日誌的主要撰寫人及團隊發言人,還有「開心果」之稱。 時至今日個性依然,有他在地方,總是話聲高昂、笑語不斷,全世界天涯海角的種 種經歷、見聞,輕易就在談笑間躍然眼前。
1987年10月,完成使命後的四壯士平安返國,絢爛歸於平淡,徐海鵬開始像大多數人一樣「正常」生活︰進入職場,工作上班。也許是大自然中探險生活淬煉出的特質,從督導、課長、經理到處長,徐海鵬的事業一路都很順利,然而,心底深處似乎有什麼東西蟄伏著蠢蠢欲動,他知道,自己的人生還另有藍圖。
雖然已事隔多年,徐海鵬不諱言,環球徒步那兩年的經歷,是他人生中非常重要的 歷練,也給予他深刻的影響。
1995年,在「環球徒步」壯舉十周年慶祝會上,他當著昔日伙伴、一干好友的面說︰ 「我們應該規畫屬於我們自己的探險活動,例如成吉思汗西征及鄭和下西洋……」 徐海鵬說︰「當年我們四個人用兩年時間環球徒步旅行,用的是社會資源,所以我 認為我們四人的經歷是社會的公共財。」具有傳承使命感的徐海鵬,始終認為自己 應當回饋社會些什麼。
1999 年,徐海鵬辭去了原本安穩優渥的工作,和一群熱衷探險的朋友在努力奔走 之下成立了「山河探險協會」,決心以十年時間,送給台灣探險界兩項禮物︰「壯 遊萬里」系列探險活動的首部曲及貳部曲——「尋找成吉思汗遠征隊」及「鄭和八 下西洋探險隊」,這就是臺灣民間版的「一帶一路」活動規劃。
這個決定他沒有和任何人商量,因為打從心底就知道所有的人都一定會反對,甚至 連最挺他的弟弟都說他「瘋了」。接下來的數年間,他多方奔走,推廣理念,結交 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串聯社會各界力量,共同為台灣、兩岸甚至全世界,締造 彌足珍貴的探險活動史與精神文明遺產。
探險,是人類文明得以開展、延續的重要因素與動力,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 識更重要。」想像力是一種創造力,來自於對世界的好奇心與探險性格。一個族群、 社會是否具有高度創造力,只要看這個社會的探險活動是否興盛便可窺知。
成吉思汗與鄭和,是華夏歷史上名震中外的兩號人物,一位是陸上的霸主,一位是 「東方航海第一人」、海上探險先驅。現代的探險活動結合歷史遺產、文化意義, 可看出徐海鵬視野和用心的不凡。身為戶外活動愛好者,多年來他屢屢思考︰除了 攀登珠穆朗瑪峰(世界最高峰)和喬戈里峰(世界第二高峰),橫越南、北極,與 全世界的探險家向同一目標攀登、前進外,我們還能做什麼?
「壯遊萬里」首、貳部曲就是他精心構思的結果︰結合探險、戶外活動、文化、歷 史等多個面向,意涵深遠,更具有可能的廣泛影響力。
經過公開甄選、四階段甄試,2000 年 4 月,「尋找成吉思汗遠征隊」出發,以徒步的方式重溯 800 年前成吉思汗西征的路線,以一年八個月時間,從蒙古烏蘭巴托徒步走到黑海邊,橫越歐亞 11 個國家、總里程近 9000 公里;而「鄭和八下西洋探險隊」的挑戰度更甚數倍,為此徐海鵬走訪全球數十家造船廠,歷經艱辛波折,打造中國木造帆船「鄭和一號」,為了此次壯舉,他自己考得了船長執照,在海上航行、與木船為伍,也博得「鄭和先生」的稱號。
籌辦這兩項世界級國際性的探險活動,箇中有許多不足與外人道的挑戰、艱辛,徐海鵬自是點滴在心,但他永遠樂觀,永遠豪情萬丈,永遠爽朗幽默,精實的身材、咧開的笑嘴,總是腳踩那雙曾經穿著上珠峰大本營的藍色運動拖鞋。經歷過這許多,「夢想」於他而言,或許早已不像大多數人那樣,好似掛在天邊、散發著難以接近的絢爛光芒,如今的他,過著另一種平淡卻又不平淡的生活︰在大學及高中講課,帶朋友們到雲南、新疆、西藏、四川及青海等地輕探險旅行,受邀至各單位座談,分享戶外活動和探險經歷……
12年的行銷工作的經歷,和他「開心果」的個性,讓徐海鵬在人群中顯得如魚得水, 他喜歡朋友,有他在的地方總是熱鬧,總有笑聲,但他內心最深切的願望,卻是「老 了以後到山之巔、海之角,安靜地生活」,他最愛的是大自然。
在他的手記中有這麼一段話︰「在長年與大自然相處的生活中,所學習到的樂觀、 進取、冒險犯難的精神與堅定的意志力,已深深成為我的精神力量與身體記憶,而 這才是我終生的寶藏」。
在徐海鵬身上,可以看到絢爛與平淡的和諧共存,他像一道閃亮的光,令人仰視, 卻不刺眼,能予人溫暖與力量。在攀登百岳後,在徒步環遊世界後,在揚帆海上後, 生活日常裡,他常年維持跑步的習慣。一個人無聲地跑步,固定且持續,是對體能 的鍛鍊,也像是一種修行,打磨著意志力。 40 歲決心辭去工作那年,他在筆記本的首頁上寫下這麼一句話︰「每天完成一件 接近夢想的事」,如今,山河探險協會的 FB 首頁上也還有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