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善良無須考核

Home

善良無須考核

SOCIAL CARE 公益傳愛
文:陳思帆

我聽到很多為人父母的對於教育孩子 有一些困惑,我們希望能夠教育出一個善良的孩子,但是現今社會詐騙集 團太多,如果孩子太善良,會擔心他在外面受到欺負吃虧上當,如果教導 孩子處處提防精明算計,彷彿把每一個人都設定為假想敵,這樣的教育又 和自己的良心過不去,於是內心充滿了矛盾。最近剛好看到一部電影幕後 的小故事,我想很多家長都可以從其中找到答案 ......

《中央車站》這部1998年的巴西電 影不僅榮獲德國國際電影節金熊獎,也於次年榮獲美國金球獎最佳外語片,以及奧斯卡金像獎的提名,它被影評家讚為「最好看的電影」。這部電影的導演沃爾特在準備拍攝之初,角色中需要選一個小男孩,他已經面試了許多人始終沒有找到最適合的人 選。

一天他到西郊辦事,在火車站廣場遇到了一個擦鞋小童,小男孩問他是否需要擦鞋?沃爾特看看自己腳上的皮鞋,還很乾淨,於是就搖搖頭拒絕了。沃爾特轉身準備離開時,看到小男孩紅著臉,帶著祈求的目光,請沃爾特能借給他 幾枚硬幣,他答應明天一定會努力的擦鞋,保證一週後把錢還給他。他實在太餓了,整整一天都沒有吃東西。

沃爾特導演看著衣衫襤褸瘦小的男孩,不由得心生憐憫,於是就拿出幾枚硬幣遞給了他。小男孩接過硬幣,說聲「謝謝」,就飛快的跑開了。沃爾特似乎見慣了這樣的街頭小騙子。很快,沃爾特就把小男孩忘的一乾二淨。

半個月後,導演又經過此地。這個瘦小的男孩滿頭大汗的跑過來把幾枚硬幣還給了他,並告訴他,為了還錢,他已經在這裡等了很久。沃爾特這才想起來,之前擦鞋小童向他借錢的事。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沃爾特不僅感受到小童的善良和誠實,也忽然發現,這個小男孩很符合影片中小主人翁的形象。

小童的純真善良為一籌莫展的導演打開了一扇窗,沃爾特把硬幣塞回小男孩的口袋裡,並笑著對他說,明天可以到市中心的影業公司導演辦公室找他,他會給他一個 很大的驚喜。第二天,影業公司的警衛來到導演辦公室,告訴他說 : 外面有一大群小孩,都是來 找他的。沃爾特訝異的走出去,看到擦鞋小童帶著一群流浪兒在外面等著。小男孩說,這些孩子和他一樣,都是沒有父母的孤兒,他們也渴望驚喜。沃爾特真的沒有想到,一個貧窮到四處流浪的擦鞋小童,能有這樣一顆如此善良的胸懷,他被感動 了。

經過反覆的觀察和篩選,沃爾特發現這群孩子中,確實有幾個人比小男孩更機靈, 更符合劇本的角色,但最後,導演決定只把小男孩留下來,並且在錄用契約的免試 原因一欄中,寫下一句話:「善良無須考核」。
導演覺的小男孩很善良,在自己面臨困境時,還能保守信諾,堅持努力的「擦鞋」,要把借來的幾枚硬幣還給他;在他遇到驚喜後,又願意把這份好運,能和更多的流浪兒一起分享。而他的影片正是需要這樣一個善良而又勇於堅持的小主角。

這個擦鞋小童名叫文尼休斯。在沃爾特的執導下,文尼休斯在影片《中央車站》中, 成功扮演了小主角約書亞的角色。這部電影的架構非常簡單,但因為演繹的樸實,流露的真情,以及擦鞋小童和電影導演的奇緣,促成了這個精彩的作品。

如今已成為影視文化公司董事長的文尼休斯,寫了一部自傳《我的演藝生涯》。在 書的扉頁上,正是沃爾特的親筆題字:「善良無須考核」。下面是他給予文尼休斯的評價:「是善良,曾經讓他把機遇讓給別的孩子;同樣也是善良,讓人生的機遇不曾錯過他!」

善良無須考核

  • 分享到 Facebook
  • 分享到 新浪微博
  • 分享到 騰訊微博
  • 分享到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