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從水墨畫中認識吳校長

Home

從水墨畫中認識吳校長

INTERVIEW 走訪藝術家
文:陳德霈 資料來源:照片由 陳令華 提供

看到照片中正襟危坐的吳永瑞校長和我們訪談時談笑自若的那個人真的很不一樣, 退休三年,完成了二百件作品,他很謙虛地說 : 以前努力不夠,所以現在要抓緊時 間更加投入 !

其實吳校長從專科二年級就開始學畫,大學繼續進修也是考入美術教育系 ,在擔 任教職與校長的期間,因為公務繁忙,沒有辦法撥出太多時間專心投入自己的創 作,然而他特別重視學生們的美學教育,從最簡單的生活面著手,一般學校裡方方 正正的佈告欄,就在吳校長帶動下激發學生們創造出各種突破的造型,整個校園像 一個世外桃源。

2009 年吳校長決定送給畢業班的孩子們一份特別的禮物,由於畢業班導師蘇淑芳 大學時期曾登過玉山,經過意願調查有十二人報名,還有三位在校生,年紀最小 的才一年級,跟著學長、學姊一起攀登東北亞最高峰。

於是由校長率領的玉山我愛你體驗活動,師生共二十一人從兩個月前即展開負重 登高、跑步等體能訓練,另外還先爬上合歡山峰,以適應高山的狀況。 學校也為玉山登頂成功的同學向玉管處申辦登頂證書,連同珍貴的影像、照片紀錄,在畢業典禮時送給同學留念。大家都覺得這是一份好酷的畢業禮物 !

吳校長的太太是一位活潑可愛又有親和力的幼教老師,與他剛毅木納的形象剛好互補,但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讓夫妻倆人決定共同面對,因為要往返於埔里和台中之間做治療,所以吳校長便毅然決然地辦理退休,專心陪伴愛妻就醫。

欣賞一個人的藝術創作,往往可以從其中閱讀到他的人生經歷。在尋常生活中,他不僅是一位會帶著學生攀登玉山高峰的校長,在生活中他也是一位耐心陪伴妻子對 抗病魔的好先生,做女兒堅強後盾的好爸爸。

野花香
路邊不起眼的牽牛花處處可見,卻常被忽視。吳校長喜歡騎著鐵馬運動賞景,對於週遭的一草一木特別關注。牽牛花、蜘蛛網及雛雞的組合,雖不及風景區的壯闊,卻能處處飄香。小花小草堅靱的生命力為不起眼的鄉間道路注入了活力,同時也關照了自我內在的堅強與篤定。

守城橋遠眺
埔里眉溪下游,夏秋之際,溪邊芒草漸白, 向東北遠眺守城,山巒叠翠,層次分明,潺潺流水 訴說時間分秒流逝,須把握當 下,珍惜眼前, 莫忘初衷。亦彷 如提醒自己,藝術之路涓滴水流,絕不輕言放 棄。
西贏虹橋夕照

澎湖馬公觀音亭 是遊客及當地民 眾必造訪之地,白天踏浪,黃昏看夕陽。嘗試用黑色壁報紙,濃墨及水彩表現亭前西灜虹橋日落餘暉,遊人循著餘光享受逐浪之樂,似乎與日落依依不捨的道 別。

吳校長有一系列南庄行旅的 水彩畫 ~ 因為有一段期間,每周他都 會陪同大女兒前往苗栗南 庄。女兒到學校做教學研究,他就去附近實地考察,師法 山川美景。於是田美大橋、南庄老街的 郵便局、獅頭山的水濂洞,以及舊石採礦區之八八坑 道、桂花巷、賽夏族矮人 祭之向天湖的美景、田美國 小前之街景、北埔巷弄、冷 泉 ...... 都盡入畫中。

北埔古巷
北埔老街僅存的小巷弄,宛如北埔的縮影,訴說著早期客家人簡樸的生活,與客家文化之精神。恰逢午後陽光照射,選在小巷陰涼處,看著光在磚牆上投射產生陰陽面,以橙黃對 比色表現逆光的效果。

巴巴坑道
位於苗栗南庄附近的風景區巴巴坑道,為廢棄礦坑轉型成為觀光景點,現在以經營餐點為主,門票可抵消費。坑道雖已不再運作,卻能看見過往的軌跡,可想而知礦 工的辛勞及危險,一車車的礦石訴說著採礦歲月的艱辛。

明潭遠眺
日月潭畔的頭社盆地,有條稜線可通往信義鄉民和村的益則坑,那是早期通往兩地 的古道。因應觀光休閒,古道已整修過,沿途竹林片片適合散步林間,在步道制高點有處視野開闊之地恰可俯瞰日月潭秀麗風光,打開日月潭不同的視界。

聖吉米納諾
義大利古城聖吉米納諾,磚牆粗獷,固若金湯,百年建築,歷久彌堅,似在訴說過往歲月的軌跡。午後陽光斜灑,古城陰陽明暗相輝映,更顯現它難以㜶美的風韻 !

彩色島
從威尼斯乘坐小型快艇來到聞名暇爾的彩色島,彩妝五顏六色的古老房子豎立在河道的兩側,宛如置身童話世界,這一處文創商圈,店街映河道,倒影相隨,形成一幅色彩繽紛的動人畫面。

吳校長說很多繪畫的靈感來自於旅行,因為在一個陌生的地方特別容易激發聯想, 所以每一次出遊回來就會迫不及待地將所見所聞與懷想呈現在畫布上。

曙光乍現
2015 年歲末全家首趟歐洲行 ~ 義大利之旅,下塌在南部阿瑪菲海岸邊的旅館。清晨六時許,天空乍現第一道曙光,同行的夥伴們驚喜的呼聲此起彼落,紛紛探頭遠 望並拍下火紅美麗的畫面。原來尚不熟稔的彼此,在曙光中打招呼問安,氣氛熱絡。吳校長迅速拿起畫筆速寫,捕捉稍縱即逝的美景,之後再以水墨方式展現阿瑪菲海 岸破曉時分的寧靜。

瑞士雪境
冬遊瑞士,搭乘登山火車,往馬特洪峰的觀景平台,海拔三千公尺。一下終點站只 見大雪紛飛,寒風凜冽,難以招架,眼前霧茫茫一片,雖看不見馬特洪峰的雄姿,但在白茫茫中看著滑雪人臉上的笑容,置身其中也覺得不虛此行。

對於老東西總是有一份特殊的感情,所以吳校長有些作品會選用埔里在地紙廠研發 的手工粗麻紙來展現古厝的老味道,粗獷的纖維結構製造出獨一無二的手工畫紙,色呈淺土黃色,與土确厝的磚牆肌理特別契合,紙質蘊含特殊的農村情感。以水墨方式揮灑其間格外能呼應純僕簡居的農家景色

許多畫中的景物已經在 921 大地震後不復存在,但記憶的眷戀寄託於畫紙中,筆下可以讀到特別溫潤的深厚情感。

柴房一隅
太太舊家的柴房是土确厝,堆滿了早期種香菇的廢棄木料,做為燒熱水及釀酒的柴火。阿嬤完全遵循古法,一流的釀酒功夫傳承給了岳母,雖然只是為著自家人冬天進補之用,但其實酒精濃度頗高,喝多了還是會有醉意。母親蹲坐在柴火爐前的背影變成柴房裡最美麗的風景,縈繞的不僅是米酒香,還有濃濃的愛,於是古厝柴房變成最有媽媽味道的地方 ...... 921 大地震時整個土确厝ㄧ夕傾倒,那香醇的記憶與美好的畫面也只能在夢中追尋。

吳校長覺得居住在埔里是一份福氣,因為許多人文藝術和山林美景俯拾可得。藏身在媽祖廟旁的南興街還有幾家打鐵的老舖子很幸運地被保存了下來,親眼看著他們打鐵趁熱更能體會箇中含意。

吳校長非常感謝太太用退休金幫他打造了一個夢想中的畫室,畫室就在家中的頂樓,每天像上班一樣的進入畫室,從陽台向外眺望可見山嵐與天空。他一方面盡情的揮灑著筆墨,另一方面也可以照顧家人。這是一個全家人聚在一起談話也談畫的幸福空間。

還在學校任職的時候吳校長也有參加畫會 ,因為每年都有聯展,因此要求自己就 算工作再忙也不要放棄畫畫。從國畫入門主力水墨,這幾年他有更多的時間創作, 特別感受到儘管使用的媒材不同,但是美學的基本觀念是一樣的。透視、用色概念、水墨線條、力道 .......,他嘗試著從多樣的媒材應用中激盪出新趣。

以前畫圖常考慮技巧的運用,現在則是學會放下,將放下的概念運用到畫作裡。從 前著眼在要畫什麼?現在反而試著把實體的具像抽離,主角在虛實之間貫穿、交融, 因為有虛實,所以有靈動,畫中的氣流可以讓人覺得舒暢 ! 這些頓悟與感觸是吳校 長退休這三年來自己與內在的對話,我們看到一個背負著滿滿責任感的吳校長也期 待他放下之後用輕鬆卻奔放的創作方式開創新局。

溪南國小校園一景

溪南國小前的桐花步道

登東北亞最高峰

野花香

守城橋遠眺

西贏虹橋夕照

南庄行旅的水彩畫 ~

北埔古巷

巴巴坑道

明潭遠眺

明潭

彩色島

聖吉米納諾 

曙光乍現

瑞士雪境

柴房一隅

柴房一隅

打鐵的老舖子

的幸福空間

  • 分享到 Facebook
  • 分享到 新浪微博
  • 分享到 騰訊微博
  • 分享到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