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自然心遊~羅一慧】

Home

【自然心遊~羅一慧】

INTERVIEW 走訪藝術家
文:陳德霈 資料來源:照片由 穎川畫廊 提供

 

羅一慧在穎川畫廊的個展「自然心遊」,是延續她一直以來創作的主要理念,闡述她對生命與自然的觀照。作品從東方思維的視角,融合西方媒材的表現,並展現出她個人創作歷程的脈絡。

 

泰戈爾(Rabindranath Tagore, 1861-1941)曾言「讓生時麗似夏花,死時美如秋葉。」透過哲人之眼,宇宙萬物的生滅如此從容優美,而人感應萬物之靈性,在現今驟變的環境中,更能體悟人和自然乃共生一體,自然總能予人無限的啟發與哲思。

 

 一慧創作的契機,源自於她偶然間觀察自然,感動於自然生命的強韌性,他們的存在印證了生命的奧義。因此,從觀察自然、融合現今生活環境的現象、以及個人的生活感觸,作為她個人創作內容的基礎。

 

在自然中人們得以靜思自省,沉澱自我以審視生命價值與人生方向。人若遠離了自然,便不能體察自然所饋贈的美善。藉由與自然的心靈對話,了悟生命的無窮智慧,即能如同陶淵明復得返自然之自在。

 

受東方思想中含蓄與謙和的特質薰陶,一慧創作自然流露出東方韻味與氣息,是順應著真我所自然而為的方向。所以,一慧在創作中運用西式媒材的特點,嘗試融合東西方繪畫的形式元素,表現東方繪畫所強調的氣韻與意境,探索並形成自我的繪畫風格。

東方繪畫美學中筆墨引領氣韻,在紙、絹上渲染產生濃淡相間的韻味,點畫出無垠的冥想空靈。而一慧創作表現主要運用西方媒材與技法,如油畫顏料以厚塗薄染呈現不同的質感。

 

東西繪畫媒材各有特長,因此,創作時會以她個人對畫面的內容與形式所含之情感與調性,再結合技法表現以詮釋該幅作品之旨趣。

 

一慧從藝術創作實踐中,也領悟到「不似之似」的哲學,繪畫既要追求事物的本質,又不能遠離形象的表現。一慧摸索她個人創作的經驗,認為:要塑造個人的繪畫創作不以表象寫實求真,亦不能完全屏除外表形象以求意,期望能兩者兼得、不偏重。如齊白石(1864-1957)言「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繪畫語言的取捨,蘊含畫外之意,是藝術家高明的展現,而一慧在藝術創作的過程,正是於不似之似、虛實之間尋求意境之美。

一慧目前兼任於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系與臺北市立大學視覺藝術學系助理教授,此次展覽是她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創作理論組博士畢業後的個展。新作:《好時節》是體悟東方思想中自然萬物循環往復,四時遷移、花開花落,表達深切感受生命的悸動。置身於自然之中,是如此單純快樂、美好的時光,是令人回味的生活記憶。尤其現代人生活在都會中,能夠有一處寧靜悠閒的角落,暫時忘卻煩憂,沐浴在明朗的日光中,感受萬物蓬勃的氣息,驟聞花香隨風飄散,帶來身心莫大的舒暢感受…...

精采的作品如同羅一慧本人一樣,細膩而且充滿文學詩意表現,有時如哲人般體察大自然萬物的生生不息,有時亦有個人感性的時光,回憶生活中的片段昇華成藝術的動人樂章。

 

圖說:拙趣Simple Enjoyment ,145.5×112cm ,油彩.畫布 ,2010

圖說:展 Unfolding 91×116.5cm 油彩.畫布 2016

 圖說:徵象II 60.5×91cm 油彩畫布 2006

 圖說: 煦 17.5×25.5cm 油彩畫布 2017

圖說:霞韻  Afterglow 45×60.5cm 油彩.畫布 2017

圖說:逐風 Chasing the Wind 130×89cm 油彩畫布 2016

圖說:光隙  Light Gap 45×45cm 油彩.畫布 2017

圖說:光好時節 Good Season 41×31.5cm 油彩.畫布 2017

圖說:繽紛 Profusion 97×162cm 油彩畫布 2010

圖說:緋 Scarlet 91×91cm 2010

圖說:芳序 91×91cm 2008

  • 分享到 Facebook
  • 分享到 新浪微博
  • 分享到 騰訊微博
  • 分享到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