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無極 (1920~2013) 為華裔法籍抽象畫派大師,睽違了將近三十年,在亞洲大學現 代美術館舉辦的「無極之美:趙無極回顧展」,展覽作品共達六十二件分為五個展 區,展件不僅豐富,橫跨其藝術生涯各年代,其中不乏首次亮相及罕見作品,令人 感到振奮!
趙無極生於北京,來自一個書香世家,在江蘇南通完成小學和初中教育。他的父親 趙漢生是銀行家也是一位業餘畫家。家族中有一位叔叔,從巴黎帶回來許多明信 片,趙無極特別喜歡米勒的《天使》,受到家族濡染,也獲得父親與長輩的認同, 趙無極在著名的杭州藝術專科學校 ( 現為中國美術學院 ) 學藝六年,學習素描、油 畫、傳統中國繪畫及書法理論。
一、遊藝於美
對於繪畫,趙無極並不追求寫實或精確的描繪,選擇致力摸索構圖的基本元素,以 求抓緊畫面的整體性。趙無極自承,在學期間深受塞尚(Cézanne)、馬蒂斯(Matisse) 及畢卡索 (Picasso) 的作品影響。因為他特別喜歡印象派畫風,1948 年遠赴法國巴 黎深造。從此定居法國,開始他追求繪畫藝術至善至美的精彩旅程,歷盡西方藝術 的不同影響,更重新將中國文化以一種與生俱來的方式表現出來。
二、美的覺醒
1950 至 1960 年代是趙無極經由探索並確立自我風格 ~「抒情抽象」的關鍵年代。 這是趙無極創作歷程中,被視為最空靈、自由的抽象展現且令人印象深刻的時期。在巴黎時,他遇見保羅.克利的作品,及作品中的符號語言帶給趙無極強烈的震撼。
三、藝簡言賅
1960 年代末至 1970 年代初期,趙無極的作品已完全脫離以畫布中心發想的構圖, 使作品整體更具動態性;不規則的色塊佈局,亦保有空間的平衡。 1970 年代末,趙無極作品又經歷一次轉變:打破原有結構和構圖的形式,也就是傳統抽象藝術中,習以畫布中心為發想的佈局。在此階段的後期,已將創作精神放在材料的研究上, 將油彩和水墨融合,讓材料自由在畫布延伸;透過媒材轉換,展現出更有趣的作品氛圍。
趙無極曾參加法國五月沙龍、義大利威尼斯雙年展等展覽,開始擁有名氣。他的作 品在 100 多個國家舉辦展覽引起轟動。
四、藝猶未盡
1970 年代末,對趙無極而言是重新定位的時期,作品有兩種發展的趨向。一方面, 他將自己早期的創作模式推向更極端戲劇化的效果,找到讓自己能持續專注的風格;但同時又重拾年輕時所習得的中國書法,結合創作過程中不斷在油畫上的練習,從中得到巨大的成功。趙無極清除早期所獲得的靈感~透過筆觸來控制畫作的空間,轉而將材料和顏色視為更為活躍的結構性角色,展現出更有故事性的作品氛圍。
五、藝,該如此
很多藝評家或大眾常將趙無極定位成一位受西方藝術影響的中國藝術家,然而實際上不僅於此。趙無極的藝術風格已受到歐洲、美國甚或日本的肯定和崇尚,他巴黎 的寓所位於知名的蒙帕納斯大街,在巴黎的首展即獲得米羅和畢卡索的讚賞。這一切都顯示出趙無極不僅僅只是受西方藝術影響的畫家,而是一位真正有天份的藝術 家。趙無極成功地結合東、西兩條看似相反的藝術軸線,成為 20 世紀最重要的藝術家之一。
趙無極的作品雖以油畫為主,亦曾涉獵刻板畫等形式,多才多藝。融合西方現代繪 畫富表現力的形式、油畫色彩技巧和東方水墨畫的飄逸風格,令其作品在抽象派 藝術中別樹一幟。自五十年代起創作跟隨當時歐美風行的抽象主義,加入符號等元素,晚期畫風更為抽象。
其中著名抽象派大師畢加索對他影響深遠,趙移居法國後創設的畫室一度與畢加索畫室毗鄰而立,亦受野獸派畫風創始人馬蒂斯、超現實主義繪畫大師米羅薰陶,奠定中西合璧的畫風。
1999 年在北京舉辦《趙無極 60 年回顧展》時,轟動了整個藝術界。時任法國總統的席哈克專門為畫展撰寫前言,提到:「趙無極洞徹我們兩大民族的感性,使二者融於一身,既屬中華,又屬法蘭西。他的藝術,吸取了我們兩國文化的精粹。」
趙無極於 2013 年辭世,六十年間,他建立了輝煌的藝術事業,成為地位最崇高的 抽象藝術代表之一。他的作品被超過一百二十多個重要美術館及機構收藏,也獲法 國政府授予榮譽勳位和巴黎維爾美勳章、日本天皇大賞、法蘭西藝術學院院士等殊榮!
雖然旅居法國,但他一直堅稱創作泉源來自中國,絕不忘本。趙無極生前曾表示︰ 「我不怕老去,不怕死亡,只要還能拿畫筆、塗顏料,我就一無所懼。」直到 2009 年封筆為止,為世人創造了一甲子的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