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家宏 (1987 生),畢業於臺中教育大學美術研究所,現為臺中教育大學美術系兼任講師、專職藝術創作。 慣用的創作手法為用「諧音修辭」的方式將中文中的諧擬語彙表達至作品中,用羊駝(草泥馬)或綿羊來暗諷人性中的「溫順」「順從」的個性,以一種幽默詼諧的 方式述說嚴肅的議題,欲營造一股嚴肅的幽默。 與其直白的述說出嚴肅的事,拐個彎用甜美的形象來包裝,這種「嚴肅的幽默」更 容易讓觀者接受,並體會畫作背後的意義,也是個人認為一種以西方媒材融入東方色彩(題材上的諧音修辭)的藝術表現。
以「小王子」繪本為藍圖,將羊駝化身為故事中的主角,在孤獨黑暗的宇宙中遇到生命中最愛的那朵花。書中說道:「我以為自己很富有,擁有一朵世上獨一無二的花,實際上,我擁有的不過是一朵普通的玫瑰花而已,一朵普通的玫瑰花 ......」 這像是走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一個對你而言非常重要的人,即便他是如此的平凡。這樣矛盾衝突的愛正是藝術家想捕捉的。 創作題材中的綿羊及羊駝是郭家宏非常喜愛的動物,「溫順隨和」的性格與刻板的 華人印象有相當程度上的雷同,故常藉由綿羊、羊駝的形象擬人,探討人類行為或 社會事件、歷史事件,期望用一種詼諧的方式來敘述嚴肅的事情。
研究所畢業後投入專職創作,畫面的構成從較具當代、類動漫風格的圖像轉變為具象寫實風格,會造成這樣的改變有一部分是心態上的調整,將自身帶有特殊情感或意義的畫面,以自身的想像或思考模式轉化成圖像,用古典油畫技法的方式呈現更 能體現出作品背後的意義。法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曾說過:我們總是希望一件事情能夠盡可能的寫實,然而同時又希望它能夠深具暗示性或具有神秘的感受而不同於簡單插畫般的平鋪直 述,這不也是藝術所包含的嗎? 近兩年的創作,主題上更加多樣性,不再侷限於綿羊、羊駝的形象,但還是圍繞著 「用動物形象述說人類行為」的主軸來創作。
從小生長在一個公務員的家庭,父母一直希望家宏也能夠進入公家機關,然而他義 無反顧地選擇以繪畫為自己的職志,當警察的父親曾經有一年的時間不理會他,過程中他也曾有過妥協的念頭,但是繪畫帶給他的快樂讓他決定堅持在藝術創作的領域中。
雖然藝術環境不是那麼友善,但在另一半的支持和體諒下,他的作品經過多次的競賽和展出後也得到了相當多的肯定與回響。畫圖對他來說如同書寫日記一般,用畫筆記錄當下的生活、情境與感動。雖然有很 多素材是暗喻人性,但卻很少看到人物出現在他的創作中。他擅長以細膩的手法,用動物的眼神與肢體動作傳遞訊息,融入時勢觀想,既是嚴肅的自省也是幽默的挑逗。
家中的寵物貓一直是自己繪畫中當然的主角,栩栩如生的表情彷彿能夠完全領會主人的信念。近年來家宏在繪畫的途徑中又有一個新的使命 ~ 他參與了特殊幼教的美術教育課程。 針對一些學習障礙、自閉症的小朋友,他發現在繪畫的過程中,這些孩子可以得到情緒上的安定,除了畫圖,他也將一些生活常規融入其中,經過一段時間之後的評估,老師和家長 們都發現這些孩子的人際互動與自我約束能力有顯著的進步。 儘管在找題材或構圖的過程中常有挫折感,但是只要一開始畫,快樂的能量便足以 讓自己有力氣面對下一個挑戰。很多人喜歡他作品中溫潤的舒適感,對於收藏者,他想傳遞的訊息就是「關心土地、 享受生活」,簡單卻不容易、質樸又絕對落實的藝術家 ~ 郭家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