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用老房子說故事 ~ 陳韋勳

Home

用老房子說故事 ~ 陳韋勳

INTERVIEW 走訪藝術家
文:陳德霈 資料來源:照片由 亞米藝術 提供

陳韋勳是一個靦腆的大男孩,1989 年出生於台北市,國立台南大學視覺藝術與設計學系碩士畢業,現定居於屏東,生活的步調貫穿台灣由北到南。韋勳的作品具有極高的辨識度,他畫的房子在展場中是一個非常吸睛的焦點,重重疊疊的筆觸彷彿如他縝密的心思,每一個房子都訴說著一個秘密與故事。

一開始注意到他創作中的房子都綁了一條黃色的帶子,因為有一個蝴蝶結,乍看之下還以為那是一份禮物。然而韋勳說 : 「黃色線條是一種自我保護的屏障」。當他接觸到一些眷村老宅時,對神隱在城市角落的建築特別感興趣,他想用一隻筆 畫出歲月遺忘的禮物,道出老屋未知的歸屬。陳韋勳在屏東市區看到的不是街道、人群與繁華,他看到的是被時空隔離的危樓與 舊建築。在建築物聚落中,找到自己想要表達的方式與概念,不同於其他對於環境 訴求的呈現 ~ 反諷、激進 ......

陳韋勳以一個悄然安靜的理性態度提醒大家,我們所遺忘的事物與風景。

就像建築物的閱讀者一般,陳韋勳在屏東的市區穿梭,搜尋著被人們所隔離或遺忘 的屋子們。台灣各地城鄉中,座落於市中亦或郊區的老舊建築,外貌已風華不再, 陳韋勳試想著這些建築,也許曾是住宅、或一間商店也可能是具有歷史價值的建築 物。

具有特殊意義與歷史象徵的建築在有心人士維護下,大多會幸運地被保存下來,經過整修後再度展示在世人面前,再度被使用與參觀;而其它沒有經濟價值、未受關 注的老建築、廢墟,則難逃被拆除的命運。

對於這些建築,我們無法預測它們何時會遭遇到什麼樣的命運,充滿未知的歸屬為 它們所處的狀態,與四周現代新穎的建築物格格不入,如同處在另外一個時空當中 被隔離、孤立著。同樣的,有時候人雖為群體中的一份子,卻無法完全融入,有著 難以言喻的疏離感。

 

舊眷村中一幢已被拆卸屋瓦與外牆,準備改建重現昔日風貌,而僅存原屋構架的雜亂現場,原暫棲於早已人去樓空廢棄屋中的流浪動物,正面對著孤立、尷尬、與茫然的未來,在熟悉的環境即將消失與煥然一新之前,生存的意志力或可從房屋背後氣凌霄漢的大樹獲得一點啟示。

嘗試用這些被孤立的建築物表達出人在不同狀態下脆弱、自我保護而隔離的心境; 因而將建築單獨放置於空無的時空或荒地中,意指遭到隔離而孤立。被施工布條和 鐵皮封鎖圍繞著,則是在說「禁止進入」,有些是包裝、扶持著搖搖欲墜的自己,掩飾自身的徬徨與孤寂。

韋勳的家裡是做室內設計工作的,原本他以為自己也會循著同樣的軌跡走室內設計的路線,然而就在讀研究所之後,他發現自己可以掌握線條筆觸的運用,將平面、 簡單、抽象的畫面豐富化。

儘管創作的過程彷彿像一種自我折磨,但在作品完成之後,他看著畫筆捕捉到的靈 感瞬間,那樣的成就感與喜悅讓他決定往繪畫發展。

他的作品大多是房子,從綁著黃線隔離布條的屏障,到近期的作品它拿掉了黃色的 布條 ........ 那也是一種心境的轉折。

在他的作品中,除了房子,總可以瞧見其他的小動物。老宅變成了那些流浪動物暫 時的家,創作的圖像中又隱喻了一些想要表達的意念。

他筆下的動物皆以一種悠然自得的方式,平衡於畫面之中,在動、靜之間微妙的牽扯,於是老宅有了新的生命,流浪的靈魂也有了暫時棲居的家。

陳韋勳曾經考上教師證,教過國中學生,但他覺得自己更適合處於一個人埋頭創作的情境。

已經辦過兩次個展,並從 2011 年開始,幾乎年年都有獲獎紀錄。

他的作品誘發人們想一探未知的渴望,殘破的房子除了歷史痕跡,那無法通 行的門禁,讓每一個觀賞 者都可以醞釀自己發想的故事。

 

歸屬08 _ (50p) _ 油彩 畫布 _ 2015

 歸屬07 _ (60p) _ 油彩 畫布 _ 2016

歸屬10 _ (60p) _ 油彩 畫布 _ 2015

凌 _ 100 x 100cm (50F) _ 油彩 畫布 _ 2017

逝 _  (50P) _ 油彩 畫布 _ 2018

凋  72.5 x 91cm (30F)  油彩 畫布  2017

建構中的信仰 _ 100 x 100cm (50F) _ 油彩 畫布 _ 2017

籠仔埔風情 _ (40F) _ 油彩 畫布 _ 2017

尋   72.5 x 100cm (40F)  油彩 畫布  2017-1

  • 分享到 Facebook
  • 分享到 新浪微博
  • 分享到 騰訊微博
  • 分享到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