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1891年出生於安徽歙縣,是著名的教育學家。他本名陶文濬,因欣賞王陽明「知行合一」學說改名為知行,而後認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又改名為行知。
陶行知雖然出生於清朝末年,但從少年時期就開始學習西方科學文化知識,23歲赴美留學獲得政治學碩士學位,之後又進入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他把西方社會一些先進的思想帶回中國,並將「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落實在生活之中。
在他擔任校長時,有一天看到一個男孩用石頭扔另一個學生,這個動作十分危險,便將其制止,並叫他下午三點到校長辦公室。
還不到三點,男孩就到校長室門口等候,眼神忐忑不安,情绪起伏不定,内心暗暗涌動~没發泄完的愤怒、錯誤行為的自责、面對校長責問的恐懼、同學們即將看笑話的羞愧、還有可能找家長的擔憂,這些負面能量包圍着男孩,形成强大如黑洞般的漩渦。
對一個孩子來說,這情景堪比宇宙大爆炸!但是,這個情緒波動發出的訊息,被遠遠的陶校長接收到了,他在回學校之前,先繞到一個小店舖買了幾顆糖果放在口袋裡。
當陶校長準時走進辦公室,發現男孩已經在那裡等待。
校長笑着掏出一颗糖說:「這颗糖是給你的,因為你很守信,没遲到還提前到。」眼前的這顆糖像一記燜棍把男孩打暈了,完全不明白怎麼回事。
接着校長又掏出一顆糖說:「這也是給你的,我讓你住手,你就立即住手了,說明你很尊重校長,尊重别人是最重要的品德啊。」男孩被這第二顆糖徹底擊昏了,隨着那個卑微的自我倒下,之前的那些負面情緒能量失去了中心點,四處飛散。
陶校長又說道:「據我了解,你拿石頭扔同學是因為他欺負女生,這說明你很有正義感,我再獎勵你一顆糖。」
這時,ㄧ股奇妙的、新的能量開始圍繞着男孩旋轉,越来越靠近中心點,良知之光越來越亮。
男孩說:「校長,我錯了,同學再不對,我也不能用石頭打人,我知道錯了。」
校長在男孩開口的同時就接收到新的訊息,於是又掏出一顆糖:「你知錯認錯,實在難得,不得不再獎勵你一顆,我的糖發完了,我們的談话也結束了,回去吧!」
男孩手中握四顆糖,眼神中充滿著被理解、被認同的光芒。
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了解、認知並能面對和解決問題,這和一張考卷上的分數是沒有絕對關係的。「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陶行知,這就是教育家了不起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