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大名繡 ~ 江蘇的蘇繡、湖南的湘繡、廣東的粵繡和四川的蜀繡。四大名繡成形於 19 世紀中葉,除了本身的藝術之美,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繡品商業化的結果。由於刺繡針法的變化,形成了不同的運針風格和技藝流派,刺繡工藝 也透露著各自的地方特色。蘇繡是中國四大名繡之首,相傳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亦稱為古繡。2006 年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蘇繡的發源地在蘇州吳縣一帶,濱臨太湖,氣候溫和,盛產絲綢。因此當地婦女特別擅長於繡花。優越的地理環境,絢麗豐富的錦緞,五光十色的花線,為蘇繡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從欣賞的角度來看,用幾句話來形容蘇繡的作品最為貼切 ~ 山水能分遠近之趣、樓閣具現深邃之體、人物能有瞻眺生動之情、花鳥能報綽約親昵之態。「花隨玉指添春色,鳥逐金針長羽毛」是對繡娘技藝的絕妙美讚。其工法精緻到 許多蘇繡珍品需要仔細分辨才能看出不是畫作而是刺繡。
在刺繡的技藝上,蘇繡大多以套針為主,繡線套接不露針跡。常用三、四種不同的同類色線或鄰近色相配,套繡出暈染自如的色彩效果。同時,在表現物象時善留 " 水路 ",即在物象的深淺變化中,空留一線,使之層次分明,花樣輪廓齊整。
繡品的圖案秀麗、構思巧妙、繡工細緻、針法活潑、色彩清雅獨特等風格,具濃郁地方特色。因此人們在評價蘇繡時往往以 " 平、齊、細、密、勻、順、和、光 " 八 個字概括之。
繡品的圖案秀麗、構思巧妙、繡工細緻、針法活潑、色彩清雅獨特等風格,具濃郁地方特色。因此人們在評價蘇繡時往往以 " 平、齊、細、密、勻、順、和、光 " 八 個字概括之。
「平」指繡面平展;「齊」指圖案邊緣齊整;「細」指用針細巧,繡線精細;「密」 指線條排列緊湊,不露針跡;「和」指設色適宜;「光」指光彩奪目,色澤鮮明; 「順」指絲理圓轉自如;「勻」指線條精細均勻,疏密一致。
在種類上繡品分兩大類: 一類是實用品 : 有被面、枕套、繡衣、戲衣、台毯、靠墊等。一類是欣賞品 : 有台屏、掛軸、屏風等。圖面取材廣泛,有花卉、動物、人物、山水、書法等,兼備裝飾性與實用性。
雙面繡是蘇繡藝術中最具代表性的技法之一,在同一塊底料上繡出正反兩面相同輪廓卻不同的圖像,雖然同樣是穿針引線,但得在一次操作中完成雙面的效果,必須把絲線劈成 1/16 甚至 1/32 的細度,然後使用稀針逐步加色的技法,使正反兩面的 形象色彩及針進排列完成一樣,關鍵是把千針萬線的接頭隱藏起來並正確掌握循序用針的規律,一絲也不能疏忽。
繡品中常出現小動物,如貓和金魚,貓的眼睛兩面顏色不一樣,表情亦各異其趣, 技藝之高超,是刺繡中的極品。
蘇繡在清朝發展鼎盛,相對於西方的文藝復興運動,也在那個年代走到了蓬勃發展的時期,留下許多古典藝術的傳世之作。蘇繡後來吸收上海「顧繡」,以及西洋畫的特點,創造出光線明暗強烈、富有立體感的風格。 蘇繡用它細膩逼真的技法重新演繹了文藝復興的優美典雅,夢幻般的光澤中,針線下的名畫似乎擁有了呼吸和生命。千載的距離,也可以是彈指一瞬的巧遇;來自不同時空的古典之美,經由東西文化的交流與結合終於在蘇繡的仿畫繡、寫真繡中完美呈現 !
京繡,又稱宮繡,是一門傳統的刺繡工藝,以北京為中心的刺繡產品總稱。2009 年 11 月,京繡被列為北京市級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2014 年 11 月,京繡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京繡源於唐,發展於元朝,明清時期開始大為興盛,多用於宮廷裝飾、服飾,用料 講究、技術精湛、格調風雅,民間高檔的京繡大都與宮廷有著不可切割的關係。清朝滅亡後,繡花局解散了,繡工散落於民間。民國初期,京繡以個體工作坊形式存在。建國後,京繡的作品仍以仿宮廷用品為主,主要用於外貿出口,曾為建國初期的經濟發展做出很大貢獻。
由於京繡多用於宮廷服飾、裝飾。因此選材用料都走華貴路線,在用色上最主要的特點是繡線配色鮮艷,整體艷而不俗,主要以天青、黃、紅、藍、紫等為主,各有其寓意。其中黃為權、紅為喜、藍為貴。因以宮廷審美的眼光為基礎,呈現出大氣華貴的風貌。圖案造型端莊富麗,用色典雅貴氣、裝飾性強,表現手法多樣、技術精湛,有鮮明的北京地域文化特色。為了滿足宮廷的需求,繡線多使用蠶絲製成絨線,甚至還以黃金、白銀錘箔,捻成金銀線使用。後來為滿足不同等級劃分的需求,更是大量使用珍珠、珊瑚、孔雀羽 毛等奢華材料鑲綴於繡品之上。京繡面料均採用上等錦、緞、綢,相較於其他刺繡 種類屬於奢華風。
因為以皇室御用為出發點,所以京繡圖案寓意不僅是祈祥納福,同時也是穿用者身份、社會地位的標識。以日月星辰代表胸襟、以山代表鎮定、以龍寓意變化、以華蟲寓意文采、以虎尊與獸尊表示忠孝,而水藻、火和米則分別寓意潔凈、光明和養民等。
綜合來看,京繡有三個非常明顯的特點,第一個就是它的獨特地位。京繡中的一些繡花紋樣只能在特定的地方使用。比如在封建王朝時期,龍代表的皇帝,所以,龍的繡樣只能是皇帝使用。
第二個特點就是繡紋的圖案題材廣泛,有山水花鳥、龍鳳圖案、吉祥八寶等,運用上要求寓意吉祥,所謂圖必有意,紋必吉祥,當如此。
第三個特點就是京繡自身所代表的那種風格濃厚的宮廷藝術氣息,外表裝飾華麗,製作材料名貴。一些繡品的關鍵部位上會鑲綴瑪瑙、翡翠等寶石。
京繡在清朝結束以後才真正進入民間,並和其他繡種相互借鑑,發展出了「宮廷繡」、「民間繡」、「閨閣繡」三種不同的分支。從嚴格意義上來講,「宮廷繡」是最為正統,且最具研究價值的京繡分支。
近年來,隨著社會發展及經濟的轉型,刺繡這一門功夫保存的處境十分堪憂。由於其工藝難以學習掌握,學習周期又較長,社會對其需求也相當有限。尤其是隨著有手藝的老人逐漸凋零,刺繡中的技法、紋樣、制式的整理研究更是需要新血積極投入。以針代筆,以線為色,十指春風繡繁華,這一項古老的技藝甚為珍貴,期待有更多 的年輕人傳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