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予紅在學校讀的是商業設計,笑稱自己是彰化鄉下人,因為父母的想法很保守,所以她曾經為了滿足父母的要求而去當過代課老師,後來在台北工作擔任過品牌 行銷總監、知名化妝品牌的產品副理、知名食品業的開發、廣告公司的資深業務企 劃 ....... 許多讓人驚艷和羨慕的工作經驗,是她用比別人加倍努力付出的時間和體力換來的頭銜,她不得不承認這一路走來所交換的代價是自己的健康指數每況愈下。
她受不了太安逸的生活,重複性高的工作讓她覺得沒有挑戰,但是當身體狀況亮起紅燈時,她決定放下一切,好好休養生息。她送給自己一份禮物 ~ 就是豪氣的將所有積蓄用來遊學半年,從一般人的眼光來看當然覺得不可思議,但是她覺得這一趟放逐之旅是很有意義的!因為她深刻地感受到自己回來之後,看事情的眼界和以往確實不同。人往往在它鄉更容易認識自己、找到自己。這是一個人勇氣的突破,許多曾經困惑的問題,後來想想 ~ 其實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
由於個性使然,做什麼事情都非常認真的徐予紅開始拜師學皮雕,在那個部落格盛行的年代,許多人在關注她的作品,而且從網路下單訂購。一個手工創作者親手把作品交給對方,看到他們臉上愉快的表情就是自己莫大的滿足與肯定。從長輩眼中的不務正業到創造經濟價值 ...... 接著出書以及報章雜誌的報導,讓原本對她十分掛心的父母終於露出了認同的笑容。
十年的皮雕創作經歷,讓她從個人創作到學校教學到技藝傳承。她認為創作和教學之間是沒有牴觸的,因為教學相長,從學生的作品中也可以有新點子的啟發。就在皮雕界已經有知名度的當下,她好奇的個性又開始蠢蠢欲動,在一次陶瓷課程觸摸到陶土之後,愛上了陶土堆疊、消去、塑造之手感技法。這個淘氣女孩再一次的放下安逸的現況轉換創作領域開始捏陶。
習陶進而從事陶瓷創作約三年時間,將多年專研於皮雕工藝之技法轉換應用於陶瓷物件上,以東方故宮圖騰為發想,以刀代筆之雕刻技法,呈現現代藝術意境。在陶 藝創作時他特別鍾情於柴燒作品。
傳統柴燒工藝,以台灣常見之相思木、龍眼木當燃料,不上人工釉藥,保持燒成自然古樸之風貌。作品於窯中精煉燒製 15 日,形成精彩落灰流釉與火痕層次烙印, 因為柴燒的落灰使得每一件作品出爐的時候都是一個驚喜,這樣的質樸感渾然天成為獨一無二的藝術珍品。
累積過去的工作經驗她發現許多藝術家埋首於創作,但是卻不知道如何幫自己找一個呈現作品的舞台,所以現在的她一方面創作,另外一方面也當文創經紀人,幫藝 術家策展、發聲。
她很執著在陶瓷上的雕刻,因為她希望自己的創作能夠傳遞一些訊息 ~ 包括台灣的意象、東方的色彩和屬於徐予紅個人的代表性作品。當然,可以擁有小小的成就來榮耀父母更是這個彰化女兒朝著美學工藝努力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