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許多美好的事情都發生在餐桌上,所以一張會讓人感到幸福的餐桌不僅僅是 有好吃的食材還要有美美的餐具,對王愛君來說一頓美食的盛宴是包括了五感六覺的美麗與感動。
從小就愛做菜的王愛君,兒時抱在懷裡的讀物,不是童書漫畫,而是名廚傅培梅的食譜。所以一張美麗的餐桌像一顆小小的種子已經根深蒂固在她的內心深處。就讀政大廣研所畢業後即從事廣告工作逾 10 年,忙碌的壓力和緊張的節奏彷彿是一種特別的養分,讓她內在小小的種子不斷的成長發芽,當潛在的力量夠茁壯時,33 歲的她決定遠赴法國里昂米其林三星餐廳開設的廚藝學校學做菜,追尋自己的夢想。
熱愛美食的她在法國留學期間嚐遍了上百家境內知名的餐館,翻閱超過 200 本以上的食譜,學成歸國後,在台北市的巷弄間開了一家法國餐館。她做菜的手藝無庸置疑,但除了美食,她還希望能帶給饕客不斷的驚喜。
吃法國料理一定要輕聲細語著正式服裝嗎? 為了打破一般人對法式大餐的刻板印象,王愛君自有一套法國料理價值觀,她不提供鵝肝、魚子醬等高級食材,她認為,法式料理價格給人不親民的感覺,但法國人並非餐餐鵝肝醬,她只想提供道地的法國味,而且是受薪階級的顧客可以負擔的價錢,唯一堅持的是「法國料理一定要佐酒。」
她捨棄繁華熱鬧的商圈,選擇落腳在寧靜的巷弄裡,一方陽光灑落的陽台,種植著法國料理不可或缺的香草植物。她將夢想託付於「馬旦馬須」,這麼有趣的名字也 源自於法文 : 馬旦是法文小姐,馬須是法文先生,也就是歡迎小姐、先生來吃飯的地方。
她說自己開餐廳最大的目的是讓人可以快樂輕鬆地享受好吃的食物,她希望美食與消費都不要造成壓力,如果能讓客人感覺像回到鄉下的阿嬤家般親切,就是她的快樂,至於是否被評價為幾顆星 ......... 則完全不是她的期待。
王愛君說 ~ 到我的餐廳得穿著寬鬆的衣服,因為肯定會讓大家吃很撐的回家。
王愛君說最熱衷的投資不是漂亮的衣服而是餐桌上的餐具與擺飾,藉由漂亮的餐具 烘托,不僅是口感,連視覺都有層次的精緻美感,選對餐盤會讓美食進階為一場藝術饗宴。
提到創意料理,這位美麗的廚娘認真地說 :「法國菜不是只有洋蔥湯或者紅酒燉牛肉」,其實最主要的是法式特有的烹調手法。所以她最擅長的是利用當地當季的蔬菜水果做料理。
法國料理的成本相對較高,又沒有多餘的廣告預算,馬旦馬須開業的前兩年就賠了將近 300 萬,王愛君說,其實每兩個月放棄的念頭就會浮現一次,但她覺得自己不 應該是這麼容易投降的人,所以放棄和堅持不斷地在心裡拔河。學廣告出身的王愛君,擅長順應市場調整策略,她發現外燴市場是一個新的契機。有些人也許想在家裡辦一場佳餚盛宴,也有些企業可以在自己的公司裡辦活動,如果能夠滿足客戶的需求,餐飲市場等於多了一個發展的方向。
對於收集一些耐用、好看、輕巧、方便又美麗的餐桌用品是王愛君的興趣也剛好可以與工作的需求相結合。她設計的外燴餐桌將食物好像自然生成在桌面上,錯落有 致的排列方式營造出自己獨特的風格。
在這個科技的時代,許多東西都可以用網路完成,只有餐桌無法被虛擬的世界取代。她喜歡將大自然的元素融入餐桌擺飾中,讓真實的美好與美食同步。也希望透 過外燴營造出來的氛圍,讓大家可以把美麗餐桌的概念融入美好人生。
六年級生的王愛君絕對是個漂亮女生,但她不想當嬌嬌女,寧願扛20 多公斤的食材做料理,握著沉重的鍋子,全身瘀青痠痛,但看到客人吃完料理、滿意的表情後, 一切都覺得值得。
從在家「宴客」到「寄居」在朋友咖啡店裡接受預約客人,到自己開業,一路走來 的困難和艱辛,透過一張張美麗的餐桌、一雙雙滿足的眼睛 ....... 她說 : 客人開心的 笑容是最直接的回饋與鼓勵。
在看不到利潤時仍然保有熱情,在聽不到掌聲時仍然默默耕耘,就是這一份堅持, 讓王愛君和她的團隊打造出一個魅力的舞台。而在創業初期時就訂出年度預算贊助社會福利團體,也讓他們的好心一直收到好的回報。
漂亮的外燴,成功的重點在於讓賓客看到第一眼便產生感動與共鳴。馬旦馬須法國館女主人王愛君用心將食材之美融入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