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藝術大學57年的校史,可說等同於一本微縮的近代台灣藝術史,在前期廖繼春、李石樵,楊英風…等藝術名家皆投入教學行列下,迄今持續產出無數藝文專業領域人才,如李安、楊識宏,許文融…不勝枚舉,同時為國內歷史最悠久、學科結構最完整的藝術培育搖籃。
正所謂英雄出少年,台藝大校長謝顒丞去年以不到50歲之姿,毅然接下校長的重擔,也期許自己能以數位圖文傳播的專業視野,作為台藝大學子於新媒體接觸上的觸媒,以期激發出更具創意的原創力量。他說,台藝大擁有許多基本功紮實的藝文人才,只要找到舞台,發光發熱是必然之事,如近期逆光飛翔導演、男主角,BBS鄉民的正義導演等電影人才,或是以「宅」系列作品聞名、獲得村上隆Geisai Taiwan大獎肯定的攝影藝術家王建揚等。
姐妹校締造 產學合作交流 以求藝文環境突破
但與藝術圈大環境相同,藝術院校大多迄今仍欠缺良好的產學接軌,緩慢的國際化腳步,導致莘莘學子們空有一生好本領,卻苦無舞台供其發揮,畢業轉行者不在少數。為改善此點,除擬定業界實習學分抵扣辦法,鼓勵教授學生與業界交流互動外(圖文系已實施),尚積極與國外藝術學院締結姐妹校,目前,英國帝門、中國中央美院,東京藝大…等,皆是學生汲取海外養份的最佳管道。同時,也廣設圓夢綠蔭計畫,以急難救助、參與國際學術活動與創業補助為主要申請項目,以實質經費協助學生追尋夢想。
「藝術文創必須朝產業化發展」台藝大校友總會李國坤理事長也肯定校長的藝文與產業並行不悖之觀點。他也希望欲從事藝術產業的學生們,均必須熟讀村上隆的「藝術創業論」,方能結合理想與現實。也引用了西方大師畢卡索「寧願在世上笑,也不願在墓中哭」的名言,勉勵學生多以各大國內外美術競賽作為對自己的肯定,藉由得獎增添身為藝術家認知與自信,累積名聲與社會肯定,方有可能在漫漫的藝術創作長路,闖出一片天,最後,李國坤也期勉政府能適時提供資源,一同改善現今僅以民間企業團體支撐的台灣藝術環境。
吳智勇 / 尋夢 / 2010
油畫類 - 吳智勇
台藝大求學時期為其練就深厚的繪畫底子,從水彩到油畫,吳智勇畫出張張內斂,令人感同身受的作品,如同他2012年全國百號油畫大展第一名得獎作品「原始之美」般,深刻表達出對於這片土地的感受與情義,並且以當代繪畫之構成精神來詮釋意境,展現其對於繪畫之渾厚表達功力。
林富源 / 共生 / 180x120 cm
彩墨類 - 林富源
講就天人合一的筆墨情懷,傳達了林富源對於生命存在的情感,第十三屆大墩獎「共生」作品中,不但筆觸細膩,更能看到身為萬物之靈的人類,對於河口濕地不斷開發,使動植物生態面臨威脅的實際處境。因緣曾至淡水河岸出海口溼地寫生,並觀察週邊的動植物與人文之間關連性,觸動林富源保育自然生態情思,因而將自然生態關懷作為入世觀照的創作研究,藉由筆墨轉化移情為愛護自然環境,並展現出具有特色的溼地生態之美 。
楊北辰 / 靴 2 號 / 桂楠木 油畫顏料 / 2012
雕塑類 - 楊北辰
楊北辰為台灣當代寫實雕刻的代表人物和新銳木雕藝術家,透過藝術家細微觀察與上色手法,成就一件件幾可亂真,鬼斧神工的寫實木雕作品。舉凡過往衛生署長楊志良的公事包、經典豆豆皮鞋,都是其代表作品,深刻的表達出物品保受風霜,留下了的歲月痕跡。然而,楊北辰的寫實並非僅在於對造型和特徵的直接複製,而是將某種意義由一種物質(實物)傳遞到另一種物質(木材)之上。他期許自己的作品,能在於寫實這一種最不對觀者的理解力設限的視覺形式中,探索某種深度的人文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