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工作時是藥師,受邀分享時是繪本及手繪書講師,和好友們聚會時是快樂的生活家,最喜歡擔任家庭主婦~這是蔡秀敏的自我介紹。
看到蔡秀敏除了淺淺的微笑和迷人的聲音之外,最吸睛的部分就是她穿著一件旗袍。從幾年前開始,她便將五月定為孝親月,在這一個月裡,她都會穿著旗袍表達對母親的感恩。無論是到藥局上班、到學校當說故事的志工媽媽、上街買菜,她都穿著旗袍,一開始的出發點純粹是喜歡、應景,對自己的身材也不是很有信心,但是年紀漸長之後反而越來越有自信,她覺得旗袍之美是在於一種抬頭挺胸的精神!
曾經有人走進藥局看著她端詳半天,會很納悶地問道:「你怎麼上班穿這麼正式呢?」,她覺得這些反應都很有趣,因為這就是自己和自己的遊戲!
秀敏從台南北上在醫院擔任藥師的工作,結婚生子後,在孩子10個月大時辭去工作成為全職的家庭主婦,她經常為孩子們說故事,有一天她和孩子說起自己小時候的生活經驗,孩子回應:「媽媽你講的故事好有趣,如果沒有書可以看,那其他的小朋友就不知道有這麼好玩的故事啦!」這就是蔡秀敏開始創作繪本的初衷。
孩子上小學之後,秀敏就到學校擔任愛心媽媽,每周說故事給孩子班上的小朋友們聽,另外,她還在社區成立讀書會。有一次參加親子共讀的研習課程得知一個學習的訊息,於是她馬上報名參加鄧美雲老師在耕莘文教基金會的手繪書創作課程,接著又參加了陳若曦老師的繪本創作課程班,這些都是滋養她創作種子的沃土。
她以身為媽媽的經驗帶領親子共繪隨興創作,讓很多家長和孩子的親子關係更為密切。
也曾經在社區宣導老年人用藥安全與健康飲食,講座中有許多外勞推著輪椅上的長者來聽課,其中還有百歲人瑞特別喜歡她的台語說故事。
每次投入這些活動,總讓自己覺得滿心感動與歡喜!
無論學到什麼新的資訊,她總是很喜歡和別人分享,也因此累積了豐富的教學經驗。
兒子在她的指導之下,參加第四屆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兒童文學奬獲得金牌奬。貓頭鷹圖書館李苑芳館長提議她開課教導孩子們創作手繪書。結果她的學生參加第五屆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兒童文學奬比賽也獲得金奬,從此開啟了她教學的契機。
她和自己有一個約定~每年要學一樣新東西 !
巧手如秀敏,一張白紙就可以摺成立體紙雕、手做布盒一學會基本功馬上可以延伸為質感超好的八角錦盒。
一邊說故事一邊創作思考,秀敏獲得第14屆信誼幼兒文學奬入圍,2003年再次參加比賽,獲得第15屆信誼零至三歲幼兒文學奬佳作,但是直到2015年才出版了個人的第一本繪本「沒關係」,這本書醞釀了將近十年才得以問世,在這期間她的努力與堅持讓人佩服 !
近來他又開始著手「口金包」,每一個包至少得耗時一個月方能完成。
每當她學一個新手藝,便反覆不斷的練習創作,而每一次的學習總是大有斬獲,她透露其中的奧妙即在於~分享 !
把自己學會的手藝和別人分享,可以找到同好互相切磋,互相激勵、精進。
把自己學會的手藝成品送給朋友,可以得到朋友的讚美和鼓勵讓自己更具信心 !
分享的過程也激發她更多的創意和理想。
看蔡秀敏不斷學習新的事物,而且還有許多講座、旅遊、教學、創作和志工,她的一天彷彿有48小時 !
要完整的介紹蔡秀敏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因為在生活中很少見如此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的女子。
因為生過一場大病,所以更能體會健康的可貴,而且善用當下的每一天。雖然工作非常忙碌、緊湊,但是她很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希望每一刻都能用在最好的地方 ! 所以她從不喊累,只怕做得不夠。
因為喜歡分享,所以蔡秀敏本身就像一棵幸福的種子,希望藉由自己小小的力量能讓周遭的朋友們感受到種子的發芽、成長。因為對事物的熱情和投注,她其實更像一顆小太陽,活力四射地讓大家都能享受因她栽種而結的果實那一份喜悅和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