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懷德居週二班

Home

懷德居週二班

ART LIFE 藝術生活
文: 木民 資料來源:照片由 懷德居木工實驗學校 提供

懷德居是一座在山裡面的木工私塾,來自各行各業不同年齡層的人,只因為對木工的熱情與執著, 每個星期,會有一整天的時間,放下手邊所有的工作與事物,開 開心心地來到山裡做一日木工。這裡沒有冷氣只有蟬鳴,這裡沒有頭銜與包裝,只有札實的工法,無論你從任何一 個領域來到這裡,都會自然地放下都市的習性,輕裝便捷的投入懷德居山裡的教 室,一整天~小心謹慎的面對機具、濃情蜜意的面對木頭、誠誠實實的面對自己!

從林口文化北路沿著 106 縣道往嘉寶村方向,走過彎蜒的山路,途經綠色隧道般的幽徑,就在你覺得快要迷路的時候,忽然發現懷德居木工實驗學校就隱身在蒼翠的山林之間。

創辦人林東陽教授曾笑稱這是一個「鳥不生蛋的地方」,除非有人帶路,否則很容易迷失在雲深不知處。結果懷德居落成後,喜好木工的學生絡繹不絕的報名,世界各地的訪客都來了 .......

如果說懷德居是一個奇蹟,那麼創造奇蹟的就是林東陽教授的堅持與毅力。林教授於 2004 年創立家具知識館,館址的位置就是他家的老宅。所以這一塊土地對他而言,是充滿孕育能量和夢想的境地。

林教授自台北科技大學退休後曾題詩: 桃李久種自成蹊,老驥伏櫪志千里; 揮別教鞭耕書園,退也不休建平臺;藏書匯集懷德居,友朋群聚嘉溪畔;新知交流唯斯處,經驗傳承好所在。

這原非他的生涯規劃,然而一腳踏入就會越陷越深,「火車頭一旦啟動,要煞車很困難。」 他於 2006 年在老宅廢棄的豬圈經過改建後創辦了「懷德居木工實驗學校」,而懷德居的兩位木工老師,一位姓森、一位姓林,剛好是名符其實的的「森林夢工場」。木工學校分為平日班和假日班,一個班級最多 22 個學生同時上課,但是老師都是採用一對一教學,每個人設計自己生活中需要的用品,從繪圖、選木到製作一氣呵成。

就以週二班的學生為例,年齡層從 17 歲到 70 歲,跨越了四輪生肖十二條龍,群龍滙聚在這一個班級,大家雖然年齡懸殊,但是走進教室,彼此就是互相切磋、研究討論的同學。這一班同學的職業別也有很大的差異:有在家自學的學生、有退而不休的美術老師、 有外科 / 牙科醫師、有科技專業人才、有公司老闆、有室內設計師、有南非來的語言老師、還有航空機師 ........,但無論從哪一個領域來到這裡,大家都聽一個人的指導,那就是來自台東阿美族的阿森老師。

森平房老師,是林東陽教授在北科大的學生,十多年前就奪下「世界技能競賽」家具木工職類金牌,在課堂上他總是緊盯著大家的一舉一動,操作的姿勢不對、機具的聲音不對、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躲不過他的法眼,學生們特別喜歡和老師討論自己想做的物件,因為無論多麼天馬行空的概念,老師都有辦法陪著大家一起實現,就算過程中有所失誤,有求必應的阿森老師一定能找出解決的好辦法。

 

週二班長~許家銘

原本從事室內設計工作將近 20 年的家銘,在一次幾乎就要奪走生命的心肌梗塞之 後,生命有了轉折 ....... 他從職場上退下來開始了原木家具學習的嶄新旅程。 從事室內設計工作時,跟著工地師傅學習各種工班技能,對於木工、泥做、水電、 油漆 ....... 等等都有涉略,直到 43 歲開始進入懷德居木工實驗學校學習原木家具製 作,每一件作品從無到有,這個過程中所經歷的人、事、物讓他對一個嶄新的自己 充滿了感恩與喜悅。


他說:木頭的質樸、溫潤、堅毅、寬容 ...... 像一位無聲的老師豐富了他的生命。木頭的陪伴是沒有言語的心靈交流,一棵百年、千年的硬挺軀幹光輝了人們短暫的駐足。他說自己不只是努力完成一件家具,而是希望在創作過程中可以靜下心來學 習、思考、創作,把靈魂、把生命、把意念灌注到作品裡面 ....... 他特別喜歡自己原創設計的一張台灣櫸木椅子,這椅子的木料是從南投老家帶來 的,當時疼愛他的爺爺還在,台灣櫸木俗稱「雞油」,對他來說充滿了時間的記憶 與人生的回憶 ....... 因為做木工的關係,家裡總是堆放著許多木料,所以他特別感謝太太的支持和包 容,讓他可以一直朝著自己的興趣堅持地走下去。

牙醫師~石上蒲
她特別喜歡逛家具店,經常看到一些很棒的設計,旁邊總是標著「天價」,就起心動念決定自己來做家具。她說在創作的過程中有兩個時間點是最有成就感的,一個是把家具的草圖畫出來時,另一個是把家具完成時。但其實做木工的過程中,每一個步驟都充滿了驚喜,例如桌子的四個腳用車床車好時、桌板拼木準備打木釘的每一個孔鑽好時、抽屜的榫頭榫孔做好時,都是值得犒賞自己的美好時光!
她說:每一種物質都有獨特的氣質,木頭散發出來的就是一種大自然的靈氣吧!感覺它是有生命卻無私溫暖的滿足人們所有的需求,當被木頭家具圍繞時,就彷彿置身山林之中。

學木工不是學一樣技藝,而是學一種生活態度,學著如何活在當下,當自己能專注於此刻,全然的體驗這創造的過程,內在的喜悅便油然而生。而木工特別的是,這些原料是大自然
賜予的恩典,一棵樹要長多久,才足以讓我們材切?一個木頭杯墊,可能需要五十年的光陰,承載了多少天地無聲無息的化育,所以身為一個木民,更在其中體驗感恩與付出。

她笑著說:自己動手開始做家具後才發現所花費的時間、精力甚至金錢,可能不亞 於那個「天價」,但是手工家具獨一無二、有溫度、有感情、有愛的能量,同時在 創作的過程中所獲得的快樂與成就感,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

國文老師~牧雲子

牧雲子的太太 ( 石上蒲 ) 想學習木工,他不僅非常支持還結伴同行成為同班同學, 第一學期做的胡桃木鑿刀盒就讓自己很有成就感!他說木頭最迷人的地方大概就是 鮮活的紋理以及溫潤的觸感吧,比起冷冰冰的金屬與大理石,木頭為家中增添了許 多溫暖。身為木民,最想告訴別人的是:要求精準,容許犯錯,享受過程,不要害怕失敗。成功是偶然,犯錯是必然,因為我們都不是專業,要容許自己在錯誤中學 習與成長。
從三十幾歲開始做木工,迷戀上木頭,甚至於打算以後在山裡過生活,希望自己可 以一直做到搬不動木頭為止。 他說:我鍾愛的散文家董橋寫了一篇 < 楠木好看 >,看完了讓人想精進漆藝,將木 工推向另一高峰。不過,木工真正帶給我最大的快樂,還是認識了一群性情相近 的朋友,讓我感覺到人間的溫暖與美好~希望能把這份觸動帶給我生命中所遇見的 人。

高中美術老師~許佩玫

對美學特別敏銳的佩玫,退休之後總算有時間享受單純手作的快樂,在懷德居上課 的過程中,她非常陶醉於木質紋理之美亦感動於同學們追求精緻工藝的精神,有一次她做了一張電腦側桌送給一對新人當成結婚禮物,看著小夫妻倆天天搶著使用, 真是覺得太有成就感了!

她覺得木頭的迷人之處在於這是永無止境追求美的態度,每一件作品都要認真思索,因為木材是大自然珍貴的資產,一點兒都捨不得浪費。 家人很支持佩玫做木工的興趣,但是總不忘一再叮嚀她要小心!她說自己是退而不休,從職場退下來,但是希望能夠一直做一個快樂的木民。

美術老師~黃鎰增


同樣也是美術老師退休的黃鎰增說:木頭像是一位沉默的好朋友,可以由得你在它身上任性操弄,只要能夠負荷,它總是默默接受從不抗拒 。一開始接觸木工是基於好奇心,後來發現做出來的作品可以滿足虛榮心,尤其是在做榫接密合的時候,那種成就感讓人覺得非常開心!

航空機師~巴南星


童年時看見父親在家中用鋸、手搖鑽、鉋刀及量尺,一雙巧手總是能夠修復家中損壞的家具。這麼多年來,內心一直想要理解父親當時做木工時的心境。現在的工作雖然是翱翔天際的機師,但是對於木工的好奇與嚮往始終縈繞心頭。木民與空中飛人的結合,就是以 1:100的比例,用木頭打造了一架空中巴士~330。
在家人的鼓勵之下來到懷德居學習木工,親手製作的過程一直不斷地思考如何追求 更精緻之美,木頭美麗的紋路加上手作之後投入的情感溫度,一件作品的完成就是 一次「自我實現」過程 。

進出口貿易、國際物流~林中平

在職場上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考量到方方面面 ,但是面對木頭~自己喜歡做什麼就 可以做什麼,所以一不小心就愛上了木民的角色,一塊不起眼粗糙的木板,經過切、 鋸、刨、磨、組、上蠟油後,變成一件美麗的成品,那不只是一件實用的家具,同 時也在自己的生命中,佔據了一席美好的空間。 喜歡做木工的人肯定也喜歡大自然,所以中平有很多時間在世界各地旅遊,他開玩笑地說:家人肯定是非常支持我做木工的,因為這樣可以少待在家裡嘮嘮叨叨。

年過半百之後才開始接觸木工,除了每週一天到教室上課之外,他還希望能夠有自 己的工作室,一直做到做不動為止。退休後的中平,生活過得比上班還忙碌,但是非常充實而美好!

鐵工廠老闆~高鄭承


自己擁有一間鐵工廠卻到懷德居來當小學徒,高鄭承說他從小對木工就很有興趣,國中畢業後第一份工作是裝潢業,那個時候做窗戶還得有榫接的功夫,後來轉行到鐵工,但是對於木工的興趣一直沉潛在心底。來到懷德居之後,當同學們有需要木材與鐵件結合時,他也不吝拿出看家本領,發揮專業精神,幫助同學們完成夢想。 提到自己用烏心石和花梨木做的兩張椅子,真是開心得不得了!他覺得放在客廳造型優雅、坐起來很舒服、最重要的是全家人都很滿意!無論是紋路、色澤、手感和造型都讓他覺得是一件愛不釋手很療癒心靈的作品。

藝術總監~陳德霈


經常接觸藝術創作的人對於木材的「美」有不同的視角,她喜歡做很簡單造型的東西,她喜歡完整地看到木頭原來的樣子,她喜歡在家裡需要的角落放置自己的作品。
若問她最喜歡做木工的哪一個部分?她的答案是「人」

任何事物因為與人的聯結而有了音符與溫度,因為人與人之間和諧的默契而激盪出空氣中流動著愉悅與幸福的芬多精,一件作品的成就感固然令人欣喜,但是在創作過程中和同學們相處的點點滴滴,更是懷德居最吸引人之處!

資訊業~趙介鱗
資訊和木工,一個是軟體一個絕對稱得上是硬體,起初只是單純地想找一件與藝術相關的事情來做,沒想到就這麼輕易地被木頭的可塑性誘惑。因著工程師的個性:一旦投入就全神貫注,所以家人常常提醒自己,不要耽誤正事、不要影響工作、不要把車子弄髒了 ........ 雖然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件堪稱為最得意的作品,但是創作過程中有些部分能夠達到自己心裡所想的那一個「點」,就足以開心好久!其實親手操作的快樂就是一個自我追尋的過程。

網路書店採購~語儂
因為想把自己的家打造成一個舒服的窩,所以決定學習木工,自己製造家具。 從 29 歲開始接觸木工,她覺得從來沒有想過停下來的一天,因為由圖變成作品, 把自己設計的概念具象呈現,那一刻,彷彿有著神奇魔力般吸引她絕不罷手。 斯文秀氣的語儂做出來的東西也非常的精緻,她總是願意花很多的時間仔細琢磨, 再不起眼的木頭,經過她的巧手都有機會變得細緻美麗!

 

MIS 主管~ Alain Cho
小時候家裡開傢具店,所以從小就會用木頭做玩具,一直到退休後整天無所事事, 突然想起多年前到瑞士旅行,看到一位長者在自己的工作室用松木做阿爾卑斯長 號,當時曾想過:有朝一日退休後也來設一個工作室,做自己喜歡的東西,於是就 這麼慢慢開始了木民的生活。 現在移民加拿大的 Alain 每一年的時間只有一半待在台灣,但只要他一回來,就立 刻到懷德居報到。63 歲開始學木工,因為有 MIS 的背景,所以 Alain 設計的作品 總是先以電腦繪圖精準的計算出尺寸,然後在最濃縮的時間內做出非常有創意的作品。

旅館業~廖友維
因為特別喜歡與人互動,所以一直在服務業工作。在一次因緣際會的參觀活動中, 看到了實木製作的傢具,那些線條美感自然地呈現,根本就是一件吸引人的藝術 品,也因此帶領他走進了木藝的世界。 因為自己喜歡玩盆栽,有一次設計了一個盆栽展示箱,突破以往傳統盆栽高高在上 的呈現方式,而是以一個盆栽舞台的展示,讓人覺得好玩、有趣又貼近生活,這樣 的創作總是讓他感到非常開心! 這個大男孩有一顆柔軟的心,他說自己在做木工的過程中,常常會不經意地流下眼 淚,到底是木屑入眼簾還是莫名的感動,其實也傻傻分不清楚了 ........ 他最想和大家分享的一個態度是:越想越困難,越做越簡單,做就對了!
 
這是一個可愛的班級,因為篇幅有限,所以無法一一介紹(未完待續)

 

資訊業~趙介鱗

林東陽教授

週二班

週二班長~許家銘

牙醫師~石上蒲

國文老師~牧雲子

高中美術老師~許佩玫

航空機師~巴南星

進出口貿易、國際物流~林中平

鐵工廠老闆~高鄭承

藝術總監~陳德霈

網路書店採購~語儂

MIS主管~Alain Cho

旅館業~廖友維

懷德居週二班

懷德居週二班

懷德居週二班

懷德居週二班

懷德居週二班

懷德居週二班

每個星期二大家群聚在山裡的懷德居,中午有一個小時的用餐時間,一開始同學們各自帶著便當圍坐一圈,後來有人自告奮勇擔任廚娘分享美食,接著就有同學帶水 果、帶青菜 ........ 後來越來越豪華,現烤桶仔雞、豬肋排、烤牛肉、胡椒蝦、義大利 麵、氣泡酒 ........ 漸漸有吃 buffet 的感覺了,在這一個孕育木匠的搖籃裡,同學們默 默地把彼此餵養成圓滾滾的木工。
山裡迴盪著鋸木頭和同學們歡樂的笑聲 ........ 這一群來自不同國家、不同年齡層、不 同行業別的木工學生們,堅守著懷德居校訓「心手合一、勤工儉學」,認真踏實的以木為友、天長地久!

  • 分享到 Facebook
  • 分享到 新浪微博
  • 分享到 騰訊微博
  • 分享到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