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愛的傳承~公東高工

Home

愛的傳承~公東高工

HEART TOUCH 敲心藝術
文:陳思帆 資料來源:照片由 Derpei 提供

公東高工是由來自瑞士的錫質平神父所創辦,錫神父於 1953 年來到台東,因為長期與貧困的教友相處,他一直希望能夠協助台東青年改變未來的命運,在台灣生活 七年之後,他終於有機會辦學,他認為能夠讓孩子們擁有一技之長的職業學校是他 辦學的主要目標。

錫神父知道唯有透過教育,才能徹底幫助與扭轉一個人的命運,也唯有擁有專業技 術才能夠讓一個人有自信而且能夠自立自強。於是他採取德國的「師徒制」教學方法,以他瑞士家鄉的人脈及機械與工藝的優勢,號召了 21 位有專業證照的工程人 員遠從德國、瑞士和奧地利來到台東,他們沒有薪水,完全以志工的方式在學校裡 教導學生水電、木工、機械工程 ...... 等課程,這樣的技術轉移一直長達 15 年之久,直到公東高工培育出自己的師資後,外籍老師的支援計劃才告一段落

因為要求學生在實際操作上能夠有紮實的訓練,所以並不完全符合教育部規定的排 課內容,也因此得不到教育部的補助經費。錫神父堅持自己的辦學理念,所以無論 是師資或是設備都必須自己想辦法籌錢。

其實當年有機會參觀公東高工的人都對這個窮鄉僻壤的學校裡竟然有如此先進的機具設備以及來自歐洲卓越的優良技師感到驚訝與佩服 !

在這樣的國際教育團隊支 援下,公東高工專業科目的實力甚至遠遠超過西部的技職學校。

1959 年錫神父自瑞士天主教會募得了籌建公東高工的第一筆經費,被譽為台灣廊香教堂的公東教堂是公東高工的第一座建築物,這座建築物有四層樓高,頂樓是教堂, 二、三層都是學生宿舍,一樓就是教學的實習工廠。

當年的學生一律住校,錫神父為了照顧學生,自己就住在三樓的 431 號房間。

兼具教堂、寢室、工廠的四層樓現代化建築是當時台東最高的一棟大樓,也因此公 東高工號稱為台東的最高學府。 其實學校裡的教學大樓,每一棟幾乎都是錫神父獨自奔走募款籌建的,在他癌症末 期回瑞士探親之際,他的弟弟交給他一筆錢養病,回到台灣之後,他立刻將這一筆錢全數捐出,為學生蓋了一座籃球場。

錫神父經常叮嚀學校的老師:這些住校的孩子們年紀這麼小就離家在外,所以除了嚴加管教之外,更要注意到他們的心靈感受。夜裡他會幫這些住校的孩子蓋被子,他總是把好吃的食物留給學生,不管多冷的寒夜,只要有人身體不舒服,錫神父就會騎著他的大摩托車帶孩子去就醫。
每次從瑞士回來,整個行李箱裝得滿滿都是學生需要的用具,因為個性很急,所以學生不聽話時他也經常一拳出手,他寬大的袍子口袋裡裝了許多維他命,看到瘦弱的學生,就把他叫到面前給他們補充營養。
雖然高大的錫神父看起來很嚴厲,但是每一個學生都可以深刻的感受到他豐盛的愛,大家都知道,錫神父絕對不會開除學生,他曾經說:這裡是學校,目的是教育孩子,如果我們把學生開除了,你要他們上哪去呢?

木工科是公東高工創校時就有的科系,當年錫神父預見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四處奔波籌款,就是為了讓物資缺乏的台東孩子出國參加國際技能競賽,學生們也很爭氣,曾經創造拿下 15 面國際金牌的紀錄。

拜訪公東高工的時間剛好是暑假開始,原先以為只有教職員在,沒有想到經過木工科的工作教室,不僅老師、學生都在,而且連畢業好幾屆的孩子都回來了。
老師和學生的關係非常緊密,甚至於比和家人相處的時間還要多!

因為沿襲著師徒制的教學方式,師長和學生的關係不同於一般普通高中,因為教學內容還是需要按照體制內的規定,所以放學後反而是他們實作練習最好的時機。
只要有學生在,就一定會有老師在旁邊指導,這也是錫神父當年留下來的教育精神。所以木工班的學生幾乎沒有假期,同樣地,在這裡任教的老師也幾乎是從早上八點到晚上 10 點,從週一到週日全年無休。
訪問了二位高二的學生:大家都放暑假了,你們不想出去玩嗎?
學生回答:老師、同學都在這裡,我如果少來一天就少做一點,少學一點,如果我
跑去放暑假可就虧大了!
這是學生親口說的,沒有任何逼迫,他們就是想來做!

木工科的老師們幾乎皆兼具校友身份,就學時從老師身上學得的技藝,畢業後再回 到母校執起教鞭,將累積的功力傳承給年輕的學子,他們不只是傳道授業的老師, 也是與學校有深厚情誼的學長姐,所以打從心底認為守護學生是他們理所當然應該 做的事情,因為當自己是學生的時候,師長們也是這樣陪伴他們成長的。
其中看到幾位畢業兩三年之後又返校幫 忙的學生,我問他們:回到學校幫忙算 是打工嗎?有薪水嗎? 他們反問:為什麼要薪水?我是公東畢 業的耶! 原來我們真的不應該帶著庸俗又市儈的心情拜訪這一片淨土!

我們都知道做木工最耗費的就是木材,詢問學生一學期要繳交多少錢材料費呢? 張主任說:學生一年的木材費大約是 60 萬元,但除了學費之外,我們不收取任何 材料費,因為學習的過程一定會做錯,如果要跟孩子們收材料費,他們就會捨不得 做、不敢練習,那麼就不會有進步了。但是學生們絕不會因為不用花錢而浪費木材, 他們非常珍惜資源,就連最零碎的木頭,都會拿來利用設計成美觀的燈座。
然而木工科的運作也並非一路順遂,期 間曾因為校長的理念不同而遭遇過停擺 12 年的危機。由於許多老師也是校友, 他們默默地認為木工存續決不能斷送在 自己的手裡,直到 2012 復科成功,停擺 的 12 年期間,木工老師們還是努力著沒 有讓機器停止運作。 老師說:「堅持」是做木工很重要的理 念!

由一些數據資料可以得知公東高工現在的財政其實非常困難,學校的教職員每個月 尚不能領到全薪,但是在訪問時,卻一再被他們強大的熱誠感動! 我問一位公東畢業又回來教書的老師他最大的願望是什麼? 我以為他會希望有一個假期、或是能夠補足薪水、抑或是學生能拿面金牌 ....... 不是的,他告訴我:希望能夠有一台堆高機,因為這些木頭太重了,每次使用都要 靠學生們一片一片的搬開 ........

看到學生的作品手工精緻,又想幫忙找 一些商機⋯⋯ 於是提議:我們是否可以幫一些機關行 號做紀念品之類比較有收益的產品

主任說:因為林務局給我們很多幫助,所以我們會幫林務局做一些小東西,但是這 些小玩意兒沒有辦法讓學生學到木工的技能,所以我不能讓孩子一直做重複性的工 作,這裡是學校而不是生產線,他們必須從不同的物件當中才能學到新的技能。(再 度覺得自己的思考模式好俗氣啊!)

公東高工非常注重學生的專業技術,但是絕對將人格教育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他們 期許學校教育出來的這些孩子,畢業後進入社會有能力可以幫助更多的人! 這個在台灣後山東部的學校,有一群傻瓜在默默的付出,他們培育出好多木工界的 世界金牌。他們的校訓沒有冠冕堂皇的包裝,就只有錫神父曾經告戒過的「認真負 責」四個大字。這一所私立學校雖然得不到政府補助,但是他們的教育理念傳承著當年錫神父創校的精神,一路走來堅持初衷。

張家瑞主任提到木工科學生特有的藍鵲精神~台灣藍鵲在雛鳥孵化了之後,除了親 鳥之外,前一年孵出的子鳥也會幫忙照顧年幼的弟妹,輪留帶著昆蟲、野鼠、蜥蜴、 蛙類等食物回來餵雛。這樣的模式如同畢業後的校友誠心誠意樂於回到學校將這份 愛傳承下去。

公東高工曾經有機會升等為專科學校,當時的黃清泰校長卻拒絕了,他認為錫神父 創校的目的是在造就基礎工業人才,若升等為專科學校則基礎教育很容易流失,而 且他們更擔心台東的孩子會考不取 ........,原來錫神父的精神一直都在公東高工不曾 離開。

當許多人以追星的角度在欣賞「清水模」的建築之際,別忘了五十年前公東高工的校園裡就已經存在著由達興登設計的美麗建築!

公東高工

公東高工

教堂

台灣廊香 教堂的公東教堂是公東高工的第一座建築物

當年的學生一律住校,錫神父為了照顧學生,自己就住在三樓的 431 號房間。

當年的學生一律住校,錫神父為了照顧學生,自己就住在三樓的 431 號房間。

公東高工

公東台東的最高學府。

教堂

教堂

這一台油壓機是六十年前錫神父從瑞士運來的,至今仍在運作!

木工廠

木工科的工作教室

校友幫忙

校友幫忙

這一個木作燈罩是科技與木工的結合, 先由電腦算出 114 個角度之後再精算完 成。

老師說:「堅持」是做木工很重要的理 念!

希望能夠有一台堆高機,因為這些木頭太重了,每次使用都要 靠學生們一片一片的搬開 ........

公東高工

公東高工

  • 分享到 Facebook
  • 分享到 新浪微博
  • 分享到 騰訊微博
  • 分享到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