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愛吃也喜歡動手做,就算再忙都會抽時間為自己、好友、家人做餐飯,他們的社
群網站裡經常曬著最近新學的菜色,種類之豐富,堪比餐館大廚。
從包山包海的中西料理到咖啡、茗茶、甜點美食,一應俱全。
常聽人誇獎愛做飯的人像「天使」,他們增添了熙熙攘攘人世間的好滋味,以一顆溫暖
的心和一雙巧手,勾引出生命中美好的味覺 ......。
既然要抓住一個人的心,就得抓住他的胃,可見食物對人們的重要性和誘惑力,而一
個會做飯的人在芸芸眾生中就是特別耀眼,因為他無論杵在哪兒都會自帶光芒!
喜歡下廚的朋友,為人不自私!
因為做一頓飯,繁雜又耗時,從買菜、擇菜、洗菜,到烹炒,短則一個時辰,長則得花
上半天的功夫,還要在熱氣騰騰的油煙中薰染,如此用心烹飪每一道菜,正如同他對
這一份情誼的重視。
喜歡下廚的朋友,活得很精緻!
古人道:「治大國如烹小鮮。」那些熱愛做飯的人,總會把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條,因為
一道佳餚的呈現,酸甜苦辣必須拿捏得宜,所以他們心中自有衡量,對於生活品質也
掌握得更細膩。
清朝詩人袁枚,出了名的好吃。他遍集天下美食名點,編輯成冊,名為「隨園食單」,在
這份食譜中,記述了326種菜餚飯點。大至山珍海味,小至於一粥一飯,無所不包,味
兼南北,香滿四座。即使只是一道簡單的茶葉蛋,都標明需要「兩枝線香」(約四個小
時),方能恰到好處地醃入滋味。
袁枚在《品味》一詩中寫道:平生品味似評詩,別有酸咸世不知,第一要看色香好,明
珠仙露上盤時。其飲食文化的精髓猶如他的肆意人生!他追求色香味俱全,美食理念
由其著作即可一窺堂奧,長久以來頗受專業廚師們推崇。
袁枚對食物尚且如此講究,對生活更不會輕易妥協,不願意做官就想盡辦法辭了,喜
歡看書就收集各種書籍,他追求一切美好的東西,將生活過得精彩又舒適。
袁枚高壽83歲,所以這一本「隨園食單」在科學養生上,亦頗有可取。
喜歡下廚的朋友,心胸開闊處世曠達!
愛做飯的人,藉由新鮮食材補給生命活力,
在面對人生的起起伏伏時,較能積極面
對,他們常說 :「吃飯皇帝大」,為人處事
也就不那麼斤斤計較了。
蘇軾是北宋時期著名的大文學家。他不但對詩文、書法造詣很深,而且堪稱我國古代
美食家,對烹調菜餚亦很有研究,尤其擅長製作紅燒肉。
蘇軾的一生其實很坎坷,一次入獄,多次被貶,從黃州到惠州再到儋州,與至親相隔
天涯且仕途不順,生活困窘。但他沒抱怨,反而將這一些不如意,化作自己對美食的熱
情,走哪吃哪,還特別喜歡動手做。
他不疾不徐,不溫不火,慢工細活做出名揚四海的「東坡肉」,還專門寫詩介紹做法:
「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
蘇軾為何如此豁達,隨遇而安呢?他熱衷研究各種美食,深知所有的不如意都如同食
物會被消化殆盡,所以一切坦坦蕩蕩也就沒甚麼好計較了。
在經歷了一次次謫貶之後,蘇軾完成了自我超越,從東坡肉看不完蘇軾的人生,卻能
看透他豁達洒脫的人生觀。
喜歡下廚的朋友,會惜福!
他們懂得食物的珍貴,溫柔對待一蔬一飯,看著新鮮水靈的瓜菜,特別能感受生命的
喜悅。忙碌完一桌飯菜,做菜的人反而吃得很少,於他們而言,最大的樂趣是看家人
或客人吃得津津有味,盤盤見底。他們珍貴的不僅是食材,更是大夥兒聚在一起的美
好時光!
喜歡下廚的朋友,熱愛生活!
每一個愛做飯的人,都是積極、溫暖、熱愛生活的藝術家。
他們享受與柴米油鹽、鍋碗瓢盆在一起細膩又有滋有味的日子。
因為廚房爐灶的溫度,讓一個房子變成了一個家。
閒暇之餘,他們也喜歡去菜市場逛逛,聽聽小販們的吆喝聲,體驗真實的人間煙火,
再用熱騰騰的飯菜,溫暖身邊的每一個人。
生活的簡單美學,就在上菜的當下。繽紛的蔬果佳餚是眼睛的詩,廚房裡的柴米油鹽
便是他們的春暖花開,食物將日子煮成了一首交響樂。對於愛做菜的人而言,酸甜苦
辣是味蕾的音符,鍋鏟碰撞的鏗鏘聲猶如華麗的樂器,在煎炒烹炸燉的節奏中成就了
美食藝術。
廚房永遠是家裡最溫暖的地方,廚房像是自由馳騁的沙場,喜歡做菜的人將滿腔的愛
意,都傾注在食物裡,情感在翻炒中升溫,愛意在煨煮中濃烈,就這麼無聲無息的暖了
心,滿了胃。廚房也是一個最好的修行場,能滿足一家子的溫飽、兩個人的愛情、一個
人的疲憊。
人世間的情趣與瑣碎也就在這一方空間裡放映著生活的縮影。
與愛下廚的朋友在一起,生活不會枯燥!
他們總能將平淡的日子,過得有聲有色、有滋有味,充滿歡聲笑語。
這個世界上,能陪你上館子的人很多,但是願意甘之如飴為你下廚做頓飯的人,屈指可
數。所以一定要好好享受在厨灶中慢火煲熬的那份純粹情誼。
珍惜身邊那個喜歡下廚的朋友 ~ 值得深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