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認識台灣畫話協會~蔡啟海老師

Home

認識台灣畫話協會~蔡啟海老師

SOCIAL CARE 公益傳愛
文:陳思帆 資料來源:照片由 台灣畫話協會 提供

社團法人臺灣畫話協會創立於 2012 年,創辦人是彰化縣和美實驗學校蔡啟海老師,
他本身是小兒麻痺患者,所以對於比較特殊的學生也總是特別用心。退休多年後仍
關心著學生的狀況,因為身心障礙者說話表達能力較弱,所以他經常擔心學生們與
社會的溝通不良。而透過藝術育療能夠傳達身心障礙者說「話」。藝術是一種語言
推動的工具,蔡老師將物理治療、職能治療與日常生活訓練整合到藝術活動中。

他創立臺灣畫話協會的宗旨就是提供身心障礙者一個藝術與休閒的心靈平台,培養
身心障礙者藝術創作與欣賞的能力,讓他們進而能夠揮灑畫筆,使有限生命開創無
限可能,表達其內心世界,藉由藝術創作之推廣,走入國際與世界接軌,促進身障
者之身心復健與社會參與,提昇身心障礙者的生活品質。

「老師可以退休,教育不能歸零!」蔡啟海表示:他與妻子李淑玲曾一起到英國深
造,了解身心障礙者融入社區照顧的重要性。後來李淑玲到台北教育大學特教系教
書,在蔡老師屆齡退休前夕,有個學生家長來找他,表示孩子要畢業了,擔心他的
身心狀況無法進入社會,不知該如何是好?他想了許久,也不想因退休而放棄對教
育的熱忱,於是與妻子一起創辦「台灣畫話協會」,幫助超過學齡的身心障礙學生,
發揮藝術創作。

台灣身心障礙人口的比例逐年增加,至今已達 5%,雖然許多團體在生活物質與照
護上提供不少關注和資源,然而在心靈的呵護上相對不足。有些重度身心障礙者常
因為高中職畢業後無法進入大專院校,從幼稚園到高中職十幾年來在學校好不容易
燃起的那一點點學習火苗,又將回到原點。這些孩子回到家裡接受親人照顧,而父
母為了家計必需上班,只好很不放心地將他們留置家中,身心障礙者一方面成為家
庭極沉重的負擔,另一方面,成長後的他們在身心和經濟上的挫折,處於一個弱勢
族群的定位之中,自我認同受到衝擊,隱藏的才華及潛能被低估或忽略......這不僅
是父母的不捨,更是身為教育者所不樂見的現實狀況。

在日本及歐美國家都有為身心障礙者所設立的藝術中心,開發他們藝術潛能,
其實身心障礙者在藝術表現上有其獨特的溝通方式和敏銳度。因此,需要鼓勵
他們,以肯定和積極的態度展現其個人特有的生活經驗與體驗,讓藝術成為身
心障礙者、家人及社會大眾間心靈交會的橋樑,建立一個對等看待、相互激勵、
實踐生命價值與意義的社會氛圍。

 

 

台灣畫話協會,輔導患有自閉症、身心障礙等學生畫畫,幫助他們開展覽,製作文
創商品,進而獲得收入。不要因為身心障礙,無法走出家門。
蔡啟海老師無私奉獻,延續教育精神的理念,榮獲彰化縣教育奉獻獎的肯定。

蔡老師說,透過藝術治療,可以幫助自閉、憂鬱症及身心障礙患者融入人群,有些
學生透過藝術找回自己,並成為很棒的老師指導他人,也有位重度腦性麻痺學生,
四肢難以行動,只能坐著電動輪椅,因為曾在學校遭到罷凌,產生暴力行為,蔡老
師帶領她學畫,在她頭上安裝畫筆,看起來像一隻可愛的啄木鳥,一開始她曾擔心
被嘲笑,後來卻成為她的特色,她也以此自豪,受邀國際參展,及舉辦個展。

蔡老師說,台灣畫話協會目前有近 50 名 18 歲到 40 歲年齡層的學生,他們長期在
台中光復新村的教室學畫、陶藝、手作,每年均會挑選優秀作品到國內外展覽,目
前也與業界合作製成行李箱,或是文創商品販售,所得依比例分給學生,讓他們能
夠自給自足。

身障的孩子由於身心上的限制,走出家門就已經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想要出國旅行更是難上加難。協會將他們的創作變成旅行箱上的圖案,藉著有緣人,將他們的畫作行李箱當成一座行動美術館,全世界趴趴走。
結合愛與美的力量,行遍世界,這些足跡已經可以畫出一幅世界地圖!

又高又帥的陳道明是肯納症的孩子,雖然沒有言語的溝通,但是從小音感就特別好。他在音樂聲中能夠安定情緒,而且在母親愛的推手鼓勵之下領到台中市文化局發放的街頭藝人執照,假日的時候在協會門口演奏,這樣的表演讓他對自己充滿了自信!

「台灣畫話藝術中心」的設立,便是提供一個最大支持的地方,甚至與分散在台灣
各處極重度障礙者進行遠距視訊創作教學,讓他們有創作與展覽的場域,希望以藝
術能量讓他們從心理層面得到面對生命的勇氣與力量,鼓勵身心障礙者以藝術創作
展現自己的生活方式及自我認同,對其生存價值有著積極肯定的作用。

身心障礙者雖然在身體與心智上有限制,有些作品是來自他們扭曲的身體,奮力控
制肌肉,以及一再改善的特殊輔具,用盡好大的力氣和能量,去與媒材和工具對話。
那些作品,來自想方設法才能將畫筆放在紙面上想要表達的圖騰,點點筆觸累積及
破碎的線條,拼湊成一個動人的故事。他們的心路歷程,是如何從沮喪煎熬到寬闊
釋懷,進而將這些障礙轉為個人的特質,成為一系列獨特的創作,那原始的用色及
扭曲的點線之美是許多藝術家努力卻不可達的境界。

2012 年由公費留學的蔡啟海、李淑玲兩位老師,以其兩人七隻腳的肢體障礙者,
靠著毅力成立社團法人臺灣畫話協會,全心致力於18歲以上無法升學與就業而置
留於家中的中重度與多重障礙者藝術治療,以繪畫代替身心障礙者說「話」,透過
藝術育療的多元媒介參與活動,讓他們將內在的情緒與感受透過繪畫的傾訴,轉化
為具體的形式,協助身心障礙者了解自己的狀態,藉由自我投射與經驗導入,使每
一幅創作成為自我特質的認識與認同,穩定情緒的同時也減輕了家庭照顧的壓力。

107年國際身心障礙者日宣導遊園會

參訪

蔡老師不僅止在教室帶著學生創作,也將園藝治療融入活動中,學員可以觸摸、觀
察、聆聽園區的花花草草、蟲鳴鳥叫,經由五感的啟發,讓身心靈的平衡度更加穩
定。許多的戶外教學和參訪,也讓學員們敞開心胸與社會接軌。

透過企業與各界的愛心參與,為建造屬於身心障礙者與銀髮族之藝術教育療癒的園
區,累積三年的募款,於2019年 7 月購入位於臺中市霧峰區中正路146巷幸
福社區之土地220坪,成就購地願景。雖然,離圓夢還有最後一哩路,但是樂觀
開朗的蔡老師說,他有信心,在邁向身心障礙者平權里程碑的路上,會有更多人加
入,向共生共融的美好願景邁進。

在台灣畫話協會和身心障礙者福利關懷
協會合辦的活動邀請卡上,我們看到了
這樣一段話:
帶著微笑使力翻轉人生
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
尤其這裡的天使更不相同
天生我材必有用,管他相不相同
只要有著一技之長
飛向上帝為你開的那一扇窗
藍天,任你翱翔
不受控的舞動卻畫出人生最美的線條
慢飛天使是生命的另一曲和旋樂章
透過畫畫藝術與外界相互對「話」
藉由藝術創作與欣賞揮灑畫筆
使有限生命開創無限的可能

  • 分享到 Facebook
  • 分享到 新浪微博
  • 分享到 騰訊微博
  • 分享到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