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放筆築夢 ~ 林淑女

Home

放筆築夢 ~ 林淑女

Collection Artist 珍藏藝術家
文:徐維琳 資料來源:照片由 創價學會 提供

林淑女擅長工筆、寫意與重彩的表現形式。透過觀察花卉、鳥禽、走獸與水浪等, 啟發創作的靈感。從花鳥中探尋自然生態的奧秘;從動物上鉤勒生命延續的感動; 從浪花與流動中領悟生命的消融。藉由「心與境」的呼應,傳達生活啟發與自然萬 物的虛實景緻。

林淑女於 1955 年出生於台灣台南。因母親細心地保存兒時的畫作,使得自己確認 自己繪畫才能,進而走上藝術的道路。1979 年畢業於國立台灣藝術專科學校(今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美術科國畫組,先後進入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國立台灣師範 大學美術研究所。水墨、篆刻追隨歐豪年、金勤伯、喻仲林、李奇茂、蘇峯男、吳 學讓等老師,不論山水花卉鳥獸、篆刻,都涉獵其中,打下寬廣紮實的基礎。

創作題材多以生活心情觸發轉化,常以花鳥素材的境象敘說心情,將內在情思轉化 於外在物象之中,用暗喻或幽微的方式表現生命的起落與無常。 其用工筆雙鉤白描勾勒手法,完全不用起稿,直接以細勁的筆力,將自然物象在畫 幅上構思布局,形體的自然轉折、生長方向、前後關係,直接且準確,筆筆交代清 楚。並將條理分明嚴謹的工筆畫法與充滿流動變化的水墨予以結合,以工筆準確肯 定的線條,收斂流動虛幻的水墨,將看似背道而馳的兩種技法特性,自然地表現出 具象與抽象間的美感經驗。

她在〈由寫生與創作實例—淺談水墨畫的傳統與新境〉一文最末寫到:「創作如生 活,總是充滿著希望與想像,而寫生是養份,也是一種能量,讓生活充滿驚喜,生 命無法日復一日的同調,那是一種折損,能量的積累使想像有更寬廣的空間,也讓 生命更精彩。畫如人生,綜觀前人畫藝之經驗與創造,來者心摹手追之餘,亦能遍 地開花,足見是美善之事耳,讓人深信藝術與生活,互為表裡,實是不可相離的, 也成就了藝術創作的審美價值。」

圖說:荷風 /1995/ 水墨、紙本 /53 × 166 cm

款識:荷風 長年畫工筆 偶然興起揮寫水墨濕潤之韻 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乙亥中秋

香吟林淑女寫意 / 鈐印:香吟

圖說:靜謐的時光 Quiet Time/1984/ 彩墨、紙本 /25.5 × 56.5 cm

款識:甲子長至香吟 / 鈐印:淑女、墨遊

 

作者接觸工筆花鳥畫,在探索中,上溯至宋代院畫,薰習之下,對所畫的花草鳥禽 的各種生態元素,透過追根究底的了解後,再依著自己所哲思的情境來構圖。畫中 一對山雀棲息在紫薇花的枝頭上,宋院畫的小品不若大畫重深廣空間,強調的是 「一朝風月」深刻的焦點情境,紫薇花燦爛的綻放著,枝葉形態自然樸素,華而不 艷,在扇面弧度的框架裏,更顯嚴整安定。山雀伉儷情深,一隻閉眼休憩,在伴侶 朝天鳴歌中,依舊如老僧入定,清雅而古典的設色下,傳遞著和諧淡遠之氣。

圖說:遊物之表 /1998/ 水墨、紙本 /47 × 141 cm

款識:雙鉤線畫的架構 常是工筆畫者畫前寫生創作之源頭 今人作畫已少有如此為之所有水墨寫意筆法皆不作形體之剖析 怕 落入前人框框之格 下筆常以胸有成竹 揮灑而就回首來時路 今見四年前舊作 興起一探工筆白描線畫之源 戲筆雙鉤線荷找尋 曾經走過的足跡用粗線 乾筆 麻紙畫成此一荷花圖 並記於君香室燈下 不亦快哉 戊寅一 九九八年十月下旬 /

香吟 林淑女 / 即興 / 鈐印:香吟

圖說:流光如織 /2017/ 彩墨、紙本 /92 × 97 cm

款識:流光如織 似夢如幻 如生命之遇合 稍縱即逝 能不惜乎 丁酉年夏香吟林淑女繪

鈐印:與天地為常、香吟、淑女、墨遊、君香室主

 

潑墨一詞,是古來即有的技法,文人畫重視筆墨的趣味,以墨分五彩的畫理,表現 水墨中單一色彩的變化,而潑墨的自動效果很容易和西方抽象的視覺元素相結合, 產生一種朦朧的現代感;畫面中,清晨的大地水霧迷漫,老松在林間低語,走在往 絹絲瀑布的樹林小徑,靜觀天地變化之常,仰望樹間透亮的光影;畫面以潑墨揮灑, 讓水墨韻律,如影如織交融成透亮的狀態,以筆勾畫出松樹與松針,以水墨渲染處 理了畫面的層次,表現出立體感,也營造出真實的空間。

圖說:頭寮夜色 /1988/ 彩墨、紙本 /77.5 × 109 cm

款識:頭寮夜色 戊辰十二月恭謁後所製 林淑女敬繪

鈐印:林淑女印、香吟、愛養萬物不為主

 

迷霧的光乍現,掀開漸被人遺忘的寂寞,曾幾何時,一生歡騰落幕,這似幻似夢的 場景,在畫中鮮活起來。這如景如畫的頭寮陵寢,奉厝著經國先生的遺體靈櫬,庭 院的梅花盛開綻放,夜臨了,走過泥濘的花徑,想著生命底事。作者以潑墨、潑彩 營造出夜的深沉,白中透粉的梅花,在微光下,時而鮮明、時而朦朧,點醒滿園的 涼意,散發出幽冷的氛圍,屋舍檐柱半映半掩在花影間;屋內燈依舊亮,花也依然 清芬幽香,夢境中,可還有人記得,那曾經繽紛的夜。

圖說:迴出塵埃間 /2001/ 彩墨、紙本 /48.2 × 95.4 cm

款識:迴出塵埃間 歲在辛巳年初春 香吟造境

鈐印:林淑女印、乃至無意識界

 

將人造的景物侵入自然,融入自然,而成自然的過程中,是作者在心境與自然協調 的融合。 此畫通幅在潑彩的氛圍裏,如真似幻的夢境,白鷺是臺灣鄉間最美的精靈,成群的 飛舞、窩居,觀時都可洗滌塵世一番,去其煩瑣,享受一片變化萬千的青綠,是如 何的福氣啊!

 

林淑女作品圖說:逐夢()/1997/彩墨、紙本/77.5 × 109 cm

 

款識:歲在丁丑年夏香吟林淑女繪逐夢圖 /

鈐印:香吟

 

 

 

每年八月到九月間,是稻榖收割的季節,黃澄澄一片的稻禾散發出一種豐盈的美感,是農家最大的喜樂。整幅畫以金黃赭為主色調,呈現出秋熟的畫境,場景中除了有南宋花鳥畫景緻的細膩趣味,作者也以層層疊疊的稻浪,營造出壯闊的氣象,幾隻鵪鶉安住其間覓食,怡然自得,呈現一種濃濃的情調、裝飾性與氣勢。

 

古畫論中「隨類賦彩」的意象,在畫面彰顯出鮮明的色彩和畫意,是單純水墨的明度變化所不能及的。

 

  • 分享到 Facebook
  • 分享到 新浪微博
  • 分享到 騰訊微博
  • 分享到 Google+